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2022-08-08 02:15:0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楊玉國

  本週,第24屆世界艾滋病大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閉幕,本次大會的主題是“重新參與,遵循科學”,面對疾病,對於特定群體的不平等現象是重點議題之一,也再度給世界敲響“警鐘”。與此同時,7月底,一名66歲的艾滋病患者病情得到長期緩解,研究人員認為他可能已被“治愈”,這為抗擊艾滋病帶來更多希望。

  “希望之城”已有曙光 “平等之橋”仍需努力

  “1988年,當我被診斷出感染HIV病毒時,和許多人一樣,我以為這是死刑判決。我從沒想過自己能活著看到自己不攜帶HIV病毒的那天。”——“希望之城”病人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發佈這則聲明的66歲男性患者不願透露自己的姓名,他在醫療機構希望之城醫學中心(City of Hope)接受治療,於是被稱作“希望之城”病人。

  繼“柏林病人”、“倫敦病人”和“紐約病人”後,“希望之城”病人成為第四名經過治療得到長期緩解的艾滋病患者,也被視為第四位可能被“治愈”的艾滋病人。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2007年,美國人蒂莫西·布朗已經感染HIV病毒近12年,一直通過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控制病情,然而禍不單行。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柏林病人” 蒂莫西·布朗:醫生説有個壞消息,(他説)我患上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我心想,糟了。

  為了治療白血病,2007年布朗在德國柏林接受了骨髓移植。

  而令人驚奇的是,在白血病被治愈的同時,醫生發現布朗體內的HIV病毒竟然也消失了。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蒂莫西·布朗:我的艾滋病被治愈了,謝謝。

  布朗是史上第一個可能已“痊癒”的艾滋病患者,起初他不願公開身份,於是被稱作“柏林病人”。“柏林病人”康復的秘密很快引起轟動。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原來,為他捐贈骨髓的人攜帶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CCR5基因突變。CCR5是白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質,HIV病毒在感染宿主細胞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與CCR5蛋白識別並接觸。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而攜帶CCR5基因突變的人,其CCR5蛋白會發生變異,導致HIV病毒無法與其接觸,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人因此對艾滋病有了很強的抵抗力。

  後來的“倫敦病人”亞當·卡斯蒂列霍(Adam Castillejo),以及不願透露身份的“紐約病人”和“希望之城”病人,也都與“柏林病人”布朗有著相似經歷,他們都在接受了帶有CCR5基因突變的幹細胞移植後,獲得了被“治愈”的機會。

  其中,現年66歲的“希望之城”病人不僅年齡最大,感染的時間也最長。

  7月29日,第24屆世界艾滋病大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幕,“希望之城”病人的案例引起與會者的關注。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希望之城醫學中心傳染病科副教授 迪克特:他是真正的倖存者,在80年代末他就感染了HIV病毒,他身邊的很多朋友因為艾滋病去世。他告訴我,他覺得自己也會死於艾滋病。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希望之城醫學中心傳染病科副教授 迪克特:(近期)我們對他進行了檢測,看看是否能找到HIV病毒的存在,我們沒有找到。現在他已經進入移植後的第42個月,已經停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超過17個月。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國際艾滋病協會主席 萊溫(Sharon Lewin):這些病例為HIV病毒感染者提供了持續的希望,並給科學界帶來了靈感。

  7月27日,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佈名為《處於危險之中》的報告,強調了在抗擊艾滋病方面存在的種族不平等。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 溫妮·拜恩伊瑪:不平等確實正在推動HIV病毒感染,我們看到再比如像加拿大這樣的國家,原住民社區的感染率確實高於社會其他地區。我們同樣看到在美國,貧窮黑人男性中的感染率最高。

  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2019年,非洲裔美國人佔美國總人口的13.4%,卻佔到美國HIV感染人數的40.3%。而美國白人佔總人口數60.1%,佔HIV感染人數的比例為28.5%。

  貧困和種族問題交織,使非洲裔美國人在面對疾病時成為最脆弱的群體。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感染HIV病毒的非洲裔美國人:白人,特別是白人男性,沒有那麼多(患病者)。所以就被淡化了,想想其他涉及非洲裔美國人的事,(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如果他們對白人那麼做會得到什麼反應?而現在責任總是算在我們身上,(他們説)你應該盡力避免(患病)。

  “另一種病毒,另一場戰鬥”

  在第24屆世界艾滋病大會期間,另一種疾病也受到不小關注。

  猴痘疫情,目前正在全球多國快速蔓延,7月下旬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在確診病例數最多的美國,本週,猴痘疫情已上升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美國民眾對政府的消極應對表示不滿,他們打出標語:另一種病毒,另一場戰鬥。

  美國佐治亞州的卡米爾因為感染猴痘病毒已自我隔離近一個月。

  7月初,卡米爾被確診感染,與此同時,她的社交媒體內容也從原先的曬衣櫥,變成了曬病情。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猴痘患者 卡米爾:難忘的經歷是臉上的腫塊。

  隔離期間,她堅持記錄康復歷程,引起不少關注。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記者:你為什麼決定這麼做?

  猴痘患者 卡米爾:我希望引起人們(對猴痘)的關注。

  相較於民眾的積極發聲,美國《週刊》雜誌援引專欄作家卡特琳娜·范登·海維爾(Katrina vanden Heuvel)的觀點認為,美國政府對猴痘疫情的反應是冷漠的、遲緩的。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種疾病。這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食蟹猴

  1958年,猴痘病毒首次在丹麥實驗室的食蟹猴身上發現,因此得名。

  不過,猴痘的天然宿主仍然未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最有可能的是嚙齒類動物。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猴痘患者 圖盧納伊:皮疹遍佈我的全身,就像醫生説的那樣,這是一種高燒皮疹,因為我持續發燒39度。

  多數患者會在幾週內康復,但也有患者病情嚴重甚至死亡。

  2003年,美國曾暴發猴痘疫情。這是猴痘疫情首次在非洲以外地區暴發,共造成71人感染,無人病亡。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教授 惠特沃斯:(猴痘)死亡率很低,但這確實是一種嚴重的感染,努力控制它是很重要的。

  今年5月以來,猴痘疫情突然在歐美多國暴發,並迅速向全球蔓延。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 譚德塞:7月23日,全球猴痘疫情暴發,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據美國疾控中心數據,截至8月5日,本輪猴痘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80多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28000例。

  其中,美國確診病例數超過7500例,全球最多。

  截至8月5日,除蒙大拿州、懷俄明州以外,美國其他48個州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都出現了相關病例。紐約州的猴痘疫情最為嚴重,佔全美病例總數約四分之一。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紐約市民 歐提茲:任何人都可能感染,包括孩子。

  “新冠”悲劇重演:是天災 亦是人禍

  在加州洛杉磯縣,衛生部門為高風險人群準備了19000劑猴痘疫苗,並仍在搶訂疫苗。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洛杉磯縣公共衛生部官員 安德烈亞·金:供應肯定是短缺的,我們在競爭,製造商已接到訂單,未來還要提供數百萬劑疫苗。

  這一幕仿佛似曾相識。

  新冠疫情期間,美國等發達國家大量囤積新冠疫苗,導致大批疫苗在倉庫落灰甚至過期,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非洲只有26.1%的人口接種了至少一劑新冠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直言,由於不平等的新冠疫苗分配政策,全球面臨“災難性的道德失敗”。

  如今,美國政府又開始搶購猴痘疫苗。

  據美聯社稱,猴痘疫苗主要生産商巴伐利亞北歐公司(Bavarian Nordic),今年能生産約3000萬劑猴痘疫苗,目前有現貨約1600萬劑。美國已經向該公司訂購了1300萬劑,其中140萬劑已經交付。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美國白宮新聞秘書 皮埃爾:我們還訂購了550萬劑的額外劑量,這將幫助我們儘快獲得更多(猴痘)疫苗,因為我們知道還會有更多疫苗。

  然而,多名流行病學家已明確指出,不同於新冠疫情,應對猴痘疫情並不需要大規模接種疫苗。有針對性地開展疫苗注射並輔以其他措施,就能夠遏制猴痘擴散。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學者 卡普蘭: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像應對新冠疫情那樣,將所有的努力只聚焦在我們這裡。猴痘也發生在其他地方,我們必須幫助那些無法獲得疫苗的地方。

  在第24屆世界艾滋病大會上,專家小組與媒體舉行圓桌會議,敦促世界各國政府合作應對猴痘疫情。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麥吉爾大學醫學教授 瑪麗娜·克萊恩:進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加快國家內部和國際範圍的合作。

  專家們擔憂,如果新冠疫苗分配不公的情形再次上演,將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全球不平等,使全球範圍內猴痘疫情的控制受到威脅。

世界週刊丨面對“不平等”之病 國際合作迫在眉睫

  抗議者:分享疫苗,分享疫苗!

  本週,福布斯雜誌發出評論:從艾滋病到新冠疫情再到猴痘,專家們一致認為不平等會導致公共衛生危機。

  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指出,健康不平等的真正原因在於社會和經濟方面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是“真正的致病因素”。

  然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卻基於自身政治與經濟利益,“躺平”抗疫,造成疫苗接種和治療機會的極端不平等,這導致少數群體、弱勢群體成了系統性弊病的最大受害者。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