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在深刻領會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中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之生態文明篇
2022-12-02 23:09:42來源:新華社編輯:楊玉國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題: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在深刻領會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中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之生態文明篇

  新華社記者高敬、嚴賦憬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新時代10年,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書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

  發展方式加快綠色轉型

  初冬時節,行走在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廠區裏,煙囪不見冒煙、車間不見灰塵,綠樹卻隨處可見。

  “鋼鐵生産會帶來大量餘熱、余能,我們注重回收利用,持續實施三期富餘煤氣發電項目,不僅年減排二氧化碳量達23萬噸,更節約了電力成本,年減少外購電量4億千瓦時,生態、經濟效益俱佳。”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環保部黨委書記徐春説。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

  10年來,我國以年均3%的能耗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GDP增速,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4.4%。如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均居世界第一,綠色逐步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近期,《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相繼出臺,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一企一策”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一批可再生能源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既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應有之義。

  經濟發展更加綠色、低碳,人們的生活也正在發生變化。

  這個“雙11”,在順豐速運杭州大關網點,可循環利用的快遞箱已成為網點“標配”。與傳統紙箱不同,這款快遞箱免去使用膠帶紙、拉鏈等易耗材料。據統計,首批循環箱已投放到浙江約600個快遞網點,循環流通使用次數超過230萬次。

  涓滴成海。新時代10年,億萬人民既是綠色發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態文明的建設者,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成為新風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

  “到2025年底,全國範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膠包裝袋、塑膠膠帶、一次性塑膠編織袋等。”國家郵政局日前明確了“綠色快遞”的任務書和時間表。

  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

  麼佔坤已經在鋼鐵行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10年前,他在河北國豐鋼鐵工作,企業生産排放的黑色粉塵彌散在周邊地區。唐山市生態環境局豐南區分局與國豐鋼鐵一墻之隔,門口的兩頭石獅子經常滿身粉塵。因為污染嚴重,國豐鋼鐵最終退出歷史舞臺。

  鋼鐵行業是河北的支柱産業,也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排放源。10年來,通過壓減産能、整合重組,河北鋼鐵冶煉企業已從123家減至39家。

  10年來,黨領導著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促進産業發展提質增效、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優化城市環境治理結構……在各地不懈努力下,霧霾少了,藍天多了。

  2021年,全國細顆粒物平均濃度降到30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我國成為世界上空氣品質改善最快的國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近日15部門印發行動方案,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為群眾換回更多藍天白雲。

  “水清岸綠、魚翔淺底”,飽含著人們對詩意棲居的追求。

  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太行山區,冬日的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裏,三三兩兩的行人徜徉其中,遠處霧氣繚繞,亭臺隱現,勝似江南美景。

  漳澤湖是長治的“母親湖”,周邊分佈著78個村莊。沿岸村民“靠水吃水”,“母親湖”一度是生態薄弱的“污水湖”。

  近年來,長治市下決心關停沿湖“散亂污”企業,整治排污口,規範整頓魚塘,大量種樹種草……如今的漳澤湖一年四季都是遊客,多年沒見的大雁、天鵝等候鳥也頻頻現身。

  一泓清水,來之不易。10年來,我國優良水體斷面比例提升23.3個百分點,達到84.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

  “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的成效體現在生態文明的新進步上。”長治市發改委主任王靈恩説,以濕地公園為綠心,目前已規劃出126平方公里的濱湖生態示範區,下一步要重點發展金融、科教、都市農業、康養運動等産業,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升

  冬季的內蒙古烏拉特後旗草原上,蔚藍天空下大片梭梭挺立,根部接種著有“沙漠人參”美譽的珍貴藥材肉蓯蓉。

  實施人工種植梭梭接種肉蓯蓉項目,改善草原生態、提高牧民收入,烏拉特後旗正走出一條修復草原、造福牧民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新時代10年,我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不斷加大,首創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把超過25%的國土面積劃為生態保護紅線,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的面積約佔全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生態修復成效更加顯著。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這為推進草原生態修復、發展指明瞭方向。”烏拉特後旗副旗長寶力德説,今後將以建設人工種植梭梭接種肉蓯蓉基地為契機,促進草原生態改善、牧民生活富裕。

  大江南北,野生動植物正煥發著勃勃生機。

  三江源國家公園腹地,成群的藏野驢在雪地上肆意奔跑;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紅外相機鏡頭下的東北虎、東北豹靈動活潑;武夷山國家公園裏,發現了昆蟲新物種……許多珍稀動物的出現,折射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

  數據顯示,新時代10年,我國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得到恢復與增長,有效保護了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我們將完善跨省協作聯動機制,全面加強武夷山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形成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的強大合力。”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范強勇説。

  水清了,沿岸景色美了,長江裏的魚兒也回來了。

  長江刀魚是江海洄遊生物代表種,被稱為“長江第一鮮”,資源量一度大幅下降。最新監測顯示,隨著長江禁捕和沿江生態環境整治,長江刀魚資源正呈現持續恢復態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

  “臨海濱江的南通是江海洄遊生物進入長江的門戶,今後將進一步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特別是長江口生態的保護。”江蘇省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煒説。

  新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正沿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穩步邁向美麗中國的美好新圖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