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淮南山水” 打造“山水淮南”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2-18 17:30:14

  不負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破題綠色轉型的關鍵之舉、直面短板弱項的現實考量,深入實施生態修復攻堅行動,孕育城市生態之美,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淮南”是淮南市人民的共同願景。

  在淮南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閉幕式上,市委部署了“五大攻堅行動”,生態修復位列其中,並明確提出:要突出抓好生態修復,讓“山水淮南”的城市形象更加彰顯。

  生態修復,需保持定力,拿出“繡花”功夫精雕細琢。一年多來,淮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有關部門和縣區園區,聚焦重點任務,細化工作措施,以系統化、項目化、精細化思維推進污染防治、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系統保護,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淮南。

  路正則通,路暢則快,路明則達。2022年,淮南市污染防治成效不斷提升,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積極推進,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取得實效,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綜合指數全省第七,再創歷史記錄最好水準。

  初春微雨中,淮南“三山環抱”“三水環繞”的城市形態更顯嫵媚。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新征程上,淮南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紮實推進生態修復攻堅行動,讓“綠色”成為淮南生態文明建設最動人的底色。

  污染防治攻堅,精雕生態修復“工筆畫”

  青山蘊含美麗,碧水滋養活力,藍天洋溢幸福。

  生態修復攻堅行動開展以來,淮南市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天更藍、水更清、地更凈、空氣更清新的美麗淮南漸行漸近。

  呵護“一片藍天”:2022年全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3.85,排名全省第七,提升8個位次;同比下降7.9%,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優良天數比例79.5%,同比增長4.7個百分點,增長幅度全省第一。淮南市是全省唯一一個空氣品質各項指數同比改善的地市,空氣品質再創歷史記錄最好水準。

  守護“一城碧水”:全市8個國家考核地表水斷面水質均值達標,達標比例為100%,優良率87.5%,同比提升12.5%;5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比例100%。

  佑護“一方凈土”: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5%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得到進一步管控。

  污染防治久久為功,這一年多來新招真招實招硬招頻出,招招精準,招招見效。

  每日8時15分,淮南市生態環境局大氣日調度視頻會準時召開,2022年全年累計召開243期;建立健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機制、開展“清潔城市”“清理黑煙車”及控揚塵行動、推動火電企業超凈排放改造、推進臭氧污染“三步聯治”、全面加強秸稈禁燒……狠抓合力攻堅、完善機制、精準治污、責任落實,“四個狠抓”打好藍天保衛戰。

  淮南市對128個入河排污口建立“一口一檔”嚴防整改反彈;先後10次與阜陽市開展聯合檢查和聯席會議,共同會商焦崗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投資9億元強化湖區治理,推進突出問題整改;開展農村“萬人千噸”飲用水監測……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入河排污口監管、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監管、國省控斷面監管、焦崗湖水污染治理,“五個加強”打好碧水保衛戰。

  創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監管“一張表”管理制度、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高頻次組織防滲漏措施及地下水自行監測檢查、完成24個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任務、26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36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和57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土壤污染防治、生態修復攻堅、固廢污染防治,“四個強化”打好凈土保衛戰。

  農村環境整治,渲染生態修復“田園畫”

  從九龍大道而下,沿著新修建的柏油路向王樓村前行,兩側溝渠清澈、綠樹成蔭,彩虹步道穿插其中,休閒公園改造一新,整潔的水泥路連接每戶人家……這就是大通區九龍崗鎮王樓村在一年內發生的美麗蝶變。

  夏秋時節漫步村莊,一座座院落整齊排列、一排排綠化圍欄簡潔明朗,文化園、親水園、百姓大舞臺,園園相連;紫薇、桂花、三角梅,花開芬芳;各式各樣的特色文化墻,彩繪精美;村莊的環水渠,清澈見底。

  “而在一年多前,村裏還是雜草叢生,污水橫流,沙石道路。”王樓村負責人説道。為徹底改變這一局面,大通區堅持多規合一,構築王樓村“一軸、兩帶、一心、多點”的村莊新格局。

  基礎設施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工程。在原有“村村通”公路基礎上,王樓村將村內主幹道拓寬提升為5米瀝青路面,修繕、鋪裝村內道路5.2公里,沿線增設路燈200余盞。借力“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拆除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220余處,完成水衝式廁所改造入戶115個,新建1處一體化污水處理站,全村實現雨污分流。 

  王樓村環境的“改頭換面”是淮南市加大力度整治農村環境的一個縮影。

  淮南要美,農村必須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佈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新時代的鄉村不僅是農村居民繁衍生息的家園,也可以成為城市居民心理療愈、養老養生、文化體驗和休閒娛樂的“後花園”。建設綠色“宜居”的鄉村,可為“宜業”創造基礎和條件;同時,“宜居”鄉村的綠水青山,也需要有“宜業”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作支撐,以便更好地轉化為金山銀山。

  一年多來,淮南市生態修復攻堅向農村環境整治發力。強化農業污染治理,建設稻麥全程綠色防控行動示範區34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維持100%。全面整治農村環境,全年改廁11192戶,超目標26.4%;全年完成24個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26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36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57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紮實建設美麗鄉村,28個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基礎工程全部建設完成。

  採煤沉陷區治理,勾勒生態修復“風景畫”

  淮南採煤沉陷區面積大,分佈廣,對沉陷區進行生態修復於這座資源型城市而言,是必答題而非選擇題。近年來,淮南市一直在孜孜以求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淮南探索”“淮南實踐”“淮南攻堅”。

  採煤沉陷區生態修復進程加快,競相追求“綠色轉身”,或蝶變成生態風景區,或蝶變成綠色能源基地。

  連續6年深秋,鴛鴦于飛的美景都會出現在淮南大通濕地鴛鴦湖。九大礦區採煤沉陷區治理將滿目瘡痍的“傷疤”撫平,呈現出水草豐美、湖水清澈,綠意盎然的濕地景觀,成功入選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40週年紀念典型案例。去年,九大治理項目啟動改造提升工程,圍繞“做精做細做美”目標進一步提升品位和內涵。

  在全市人民的期待中,正在全速推進的淮南市西部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一期),將不遺餘力打造成採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形象標杆。

  作為沉陷區生態治理樣板工程,硬體提升和軟體提質齊頭並進。湖塘生態實踐區、田園休閒度假區、棕地修復拓展區、鄉土遺風展示區、都市綠廊康體區等板塊各具特色,碧野芳原、耕澤鷗鷺、雲塔煙景、春申錦繡、碧水清流、虹橋攬月、稻香農趣、啟新營地、長街故韻、楓林含香等淮西十景精巧雅致,共同營造“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優美意境。

  截至目前,項目鋪設道路5.7千米,落羽杉、銀杏、黃山欒等景觀樹和狼尾草、細葉芒等草植灌木頗見檔次,棧道、廊橋、景觀塔、親水準臺等景觀工程正在有序推進。

  城區主攻“生態修復+文旅産業”為主的治理模式,九大礦區採煤沉陷區、淮西湖採煤沉陷區等建設成為城市生態公園,加快李一李二採煤沉陷區等項目實施,去年全市採煤沉陷區生態修復已完成治理面積10705畝,其中復墾耕地面積4093畝,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城郊主攻“沉陷區治理+漁光互補”模式,以鳳臺潘集未穩沉沉陷區開展環境修復、岸線治理,同時水面發展漂浮式光伏為示範。當前,淮河能源集團實施顧橋礦採煤沉陷區岸線治理項目2個,三峽新能源、陽光電源等大型企業已利用潘集區、鳳臺縣等沉陷區水面進行光伏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利用沉陷區水面約1.8萬畝,建設光伏電站,裝機約55萬千瓦,“陽光”轉型新路徑越走越寬。

  生態系統保護,潑墨生態修復“山水畫”

  在鳳臺縣鳳凰鎮境內,有一片面積390公頃的鳳凰湖省級濕地公園。作為皖北地區典型河流型濕地公園,生態系統保存相對完整,131種鳥類、47種魚類、7種兩棲動物、16種獸類在這裡自由生活。

  “通過河道清淤、水質保護、植被恢復、植樹造林等項目實施,有效提升了鳳凰湖省級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鳳臺縣林業和濕地保護站負責人介紹,鳳臺縣投入3.9億元資金,完成了濕地水系保護、水質保護、水岸保護、棲息地保護工程,濕地水體、植被及動物棲息地得到明顯恢復。

  初春時節的泥河河畔,兩岸休閒綠道和綠廊蜿蜒綿長;來到潘集區泥河生態景觀帶,河水潺潺而過,令人心曠神怡,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潘集區圍繞兩河開展修復治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打造獨具特色的濱河公共綠地空間,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近年來,淮南市針對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採煤沉陷區濕地,分類實施濕地保護和恢復,建立以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等為主的濕地保護體系,讓濕地生物日益豐富,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好轉,藍天碧水、鳥語花香的生態美景已成為彰顯生態優勢的亮麗名片。

  從茨淮新河、泥河,到瓦埠湖、高塘湖,淮南市一個個河流濕地正發揮著涵養水源、改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

  在生態修復攻堅行動中,淮南市緊緊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要求,從更好保護生態系統完整性出發,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生態環境品質節節提升。

  自然保護地監管守住生態底線。淮南市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整合優化為6處,面積增加3379.52公頃。開展自然保護地生態治理,對八公山區小武山—西車路山露天開採區及遺留開採邊坡進行生態修復治理,修復面積72.75公頃,現已竣工驗收。

  濕地生態修復呵護“地球之腎”。加快鳳凰湖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全力推進淮河、江淮運河生態廊道建設,確保全市濕地保護率達到52%以上。

  生物多樣性保護守護“美麗家園”。開展“清風行動”、“網劍行動”,嚴厲打擊非法交易野生動物和破壞野生動物資源行為。實施“五大森林行動”,完成人工造林22349畝,超目標27.7%。

  重點項目建設,揮灑生態修復“寫意畫”

  淮南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介紹,“以項目化推動生態修復攻堅行動落地見效,既是一種現實經驗的總結,也是發展現實的倒逼,更是一種自我加壓的作風體現。”

  立足當前、放眼長遠,項目化思維推進生態修復,要做到眼裏看得見樹木望得到森林。

  淮南市千方百計謀劃項目、儲備項目、整合項目、優化項目,圍繞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和各類規劃,謀劃淮河流域淮南段山水林田湖草城綜合治理、潘集煤電固廢綜合利用等項目,實施焦崗湖流域、瓦埠湖流域綜合治理、農村污水處理、水源地環境整治等項目,推動實現生態環境資源化、産業經濟綠色化,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焦崗湖有白骨頂雞、野鴨等長年生活鳥類1萬多只,近期又有200多只小天鵝飛來越冬,我們必須保護好這片棲息地。”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全年共投入資金800多萬元用於生態修復,實施焦崗湖環保治理項目,有效恢復400畝項目區生態環境,引進荷花3萬株,種植蘆葦10萬株。”據悉,焦崗湖治理項目正在有計劃、按步驟向前推進。

  淮南市西部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一期)總投資16.66億元,治理面積7.16平方公里,總工期3年。人勤春早,項目于1月28日復工,正在進行道路鋪裝、混凝土澆灌作業。2023年度計劃完成建築內外裝飾工程、廊橋工程、臺地凈化系統等建設,景觀塔、景觀亭、棧道、綠化種植等施工。

  去年以來,淮南市針對採煤沉陷的穩沉區進行重點生態修復,目前正有序推進淮西湖、李一李二礦、李嘴孜、二道河農場、新集三礦等生態修復項目,總治理面積約9.7萬畝。

  去年2月,壽縣PM2.5、PM10、優良天數比率三項大氣主要指標全市排名從年初的“3、4、3”上升到“2、3、2”。一個月為何提升速度如此之快?得益於壽縣“地空一體化”大氣環境綜合治理及管控項目大顯神威。項目包含鐳射雷達水準掃描溯源服務、鐳射走航監測服務, PM2.5源解析服務和智慧環保平臺和管控諮詢服務這些精準治污“神器”。上馬後,壽縣具備了城區大氣污染的精準識別和溯源分析能力,大氣品質管控質效立馬提升。

  2022年以來,淮南市聚焦生態修復重點任務,認真謀劃項目,積極爭取中央、省專項資金,採取召開項目調度會,實地督促項目進度等方式全力推進項目建設。2022年淮南市共謀劃實施生態修復項目70個,總投資309.98億元。

  其中實施項目51個,總投資86.08億元,2022年完成投資14.58億元。儲備項目19個,總投資223.9億元。實施項目中大氣污染治理類12個、總投資5.24億元,水環境治理類21個、總投資23.82億元,土壤污染治理類9個、總投資28.08億元,生態修復類9個、總投資28.94億元。

  行而不輟,履踐致遠。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梯次推進、滾動接續,待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枝繁葉茂,一座會呼吸的山水生態之城將呈現眼前。

  山水淮南,未來可期。(文 周玲)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