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南佐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
來源:甘肅日報  |  2023-02-24 09:37:49

  原標題:慶陽市南佐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 遺址表明距今5000年前後黃土高原已進入早期國家或文明社會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2月22日揭曉“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6項入選項目,甘肅慶陽市南佐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該遺址2021年12月入選“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有不少考古之最:遺址內發現數百萬粒炭化稻米、國內最早大範圍使用白灰麵裝飾建築實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佈局最嚴整的“宮城”以及5000年前後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大型宮殿建築等,表明距今5000年前後黃土高原已進入早期國家或文明社會階段,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增添實證。

  南佐遺址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後官寨鎮南佐村,坐落于涇河支流蒲河左岸的董志垣上,董志垣是黃土高原第一大垣地。

  遺址于1957年調查時發現,1984年至1986年、1994年至199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曾對遺址有過兩個階段的發掘,揭露出一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夯土墻宮殿式建築F1。2021年、2022年,為了厘清黃土高原尤其是隴東地區的文明化進程,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聯合展開的第三階段考古發掘工作以及大面積調查和勘探,取得重要收穫:確認這是一處仰韶晚期具有都邑性質的大型中心聚落,距今約5100-4700年。

  遺址核心區有9座呈倒“U”字形對稱分佈的大型夯土祭臺,“九台”外側有兩道環壕,環壕和“九台”圍成約30萬平方米的遺址核心區。在“九台”中央偏北,還發現一座面積3600多平方米的長方形“宮城”,加上“護城河”有上萬平方米,這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佈局最嚴整的“宮城”。“宮城”中部偏北是主殿F1,東西兩側各有一列側室(側殿)。所有墻體都夯築得堅實精整,是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夯土建築遺存。“宮城”區地面、墻壁都以石灰多層塗抹,這也是國內最早大範圍使用白灰麵裝飾建築的實例,建築材料還包括土坯和最早的紅磚。

  其中,主殿F1佔地面積700多平方米,夯土墻體寬約1.5米,殘高約2米。主殿由“前廳”和“殿堂”兩部分構成,東西墻外側還有散水臺。前廳內有三排柱洞,殿堂內有兩個直徑約1.7米的頂梁柱柱洞、一個直徑約3.2米的大型火壇。前廳和殿堂之間的墻中開三門。這是目前發現的5000年前後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大型宮殿建築。在主殿F1東側祭祀空間發現了數百萬粒炭化稻米,在黃土高原前所未見,同時還發現大量的豬骨等。

  此外,南佐“宮城”區出土了製作水準高超的白陶、黑陶、綠松石飾等貴重物品,成套的彩陶、硃砂陶、白衣陶、白泥堆紋陶,塗抹硃砂的石鏃、骨鏃,以及大量炭化水稻遺存,與普通居址區形成鮮明對照,顯示當時不但有了較高水準的專業化分工,而且已出現禮制和階級分化。同時,根據碳十四測年、陶器殘留物等多方面分析表明,南佐陶器火候在1000℃以上,與長江流域和黃河下游存在遠距離聯繫。

  據南佐遺址考古現場負責人張小寧介紹,南佐聚落如此巨大的規模,“九台”、壕溝和宮殿建造所需要的強大組織調動能力,是黃土高原出現區域王權的有力證明,出土物還體現出存在稀缺資源的遠距離貿易或控制。南佐都邑“宮城”中軸對稱、佈局嚴整,開後世古典建築格局之先河。表明距今5000年前後黃土高原已經進入早期國家或文明社會階段,對於客觀認識黃土高原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的關鍵地位,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入選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的其餘5項分別為:湖北十堰市學堂梁子(隕縣人)舊石器時代遺址、河北尚義縣四台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安陽市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雲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銅時代遺址、寧夏賀蘭縣蘇峪口西夏瓷窯址。(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