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崛起國際“産業新地標”
來源:湖南日報  |  2023-03-02 10:17:06

湖南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崛起國際“産業新地標”_fororder_1

2月13日,工人在打磨列車牽引座。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湖南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崛起國際“産業新地標”_fororder_2

2月14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城軌事業部總成車間,技術人員在加緊組裝城軌車輛,趕制國內外客戶訂單。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湖南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崛起國際“産業新地標”_fororder_3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出口歐洲的多流制電力機車行駛在軌道上。(資料圖片)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湖南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崛起國際“産業新地標”_fororder_4

▲2月14日,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工人在進行電機定子嵌線。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湖南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崛起國際“産業新地標”_fororder_5

▲一趟和諧號試驗動車組在渝廈高鐵益陽至長沙段線路上行駛,雪白的車身穿過金黃的原野,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資料圖片)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産業名片】

  肇始於粵漢鐵路總機廠,伴隨新中國成長,在新時代煥發更璀璨光芒……80多年砥礪前行,株洲創造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諸多新紀錄,形成國內最完備的軌道交通裝備全産業鏈體系,誕生全球首個千億規模軌道交通産業集群,崛起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國際“産業新地標”。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無人駕駛地鐵列車又快又穩;墨西哥城,蒙特雷輕軌3號線列車馳騁,運營一年載客超4000萬人次;西藏拉林鐵路,“綠巨人”復興號飛馳雪域高原……

  縱橫神州、聯通世界的“鋼鐵洪流”,為全球經濟注入充沛動力。

  這股不斷延伸、加速奔跑的動力來自湖南株洲。

  湘江岸邊,株洲田心,聚集先進軌道交通産業上下游企業400多家,方圓5公里內可解決80%以上配套産品和技術,“一杯咖啡的時間,可以集齊生産一台電力機車所需的上萬個零部件”。

  從“中國電力機車搖籃”到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全球最大軌道交通裝備研製基地,在田心這片沃土上,一顆産業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茂密森林。

  競技國際舞臺,擦亮“中國製造”名片

  列車高速行駛,減振降噪是世界級難題之一。

  “每降低一個分貝,難度呈幾何級數上升。”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簡稱中車株洲電機)軌道交通事業部副總經理崔斯柳介紹,西門子、龐巴迪等行業巨頭也深受其困。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簡稱中車株機)曾中標荷蘭調車機車項目,外方對噪聲要求苛刻。機車牽引,需要軸承、齒輪箱等多個關鍵部件的匹配與協同,噪聲難免。為啃下這塊硬骨頭,中車株機、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九方裝備等産業鏈企業聯合攻關。2年半時間、數百次實驗,難題終解。荷蘭調車機車牽引電機全速度範圍噪聲,比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低了20分貝。

  “競技世界舞臺,我們代表的不是哪一家企業,而是‘中國製造’。”崔斯柳説,為擦亮軌道交通裝備這張“中國製造”金名片,産業集群成員“抱得更緊、綁得更深”,從“做大”向“做精”蝶變。

  株洲,“中國電力機車搖籃”。1936年,中車株機前身粵漢鐵路總機廠在株洲成立;1958年,中國第一台幹線電力機車下線。

  肩負振興鐵路電氣化裝備事業使命,1959年,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中車株洲所前身)從株機剝離。一廠一所,攜手並進,加快國産電力機車技術突破。

  在田心小鎮時代路上,依次矗立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3家軌道交通龍頭企業。地理空間的集聚,無疑為産業發展提供了天然優勢。同時,企業之間逐步摸索形成良好合作模式,相互協作完成引進技術的再創新。

  湖南堅持産業鏈發展思維,省領導挂帥當“鏈長”,解決堵點難點痛點問題,推動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要素向産業最需要的地方集聚。株洲市集合“鏈長辦、産業協會、産業鏈聯合黨委、集群促進組織”四方力量,為企業排憂解難,為産業發展營造最優環境。

  從“復興號”新一代高速列車到全球首條智軌列車,再到中國首列出口歐洲雙層動車組下線……從一台車出發,湘江之濱崛起“中國動力谷”:電力機車、鐵路貨車、城軌車輛、動車組、磁懸浮列車、有軌(無軌)電車等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型産品,帶動並形成以核心部件、關鍵系統、超級電容、鐵路工程機械、運營維保系統等為重點的現代産業體系。

  從華夏大地駛向五湖四海。近10年來,“株洲造”軌道交通産品及服務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軌道交通客戶提供全生命週期系統解決方案。其中,“株洲造”電力機車市場佔有率27%,居全球第一。

  2022年7月,中車株洲所牽頭發起並主持制定的兩項IPC(國際電子工業互聯協會)國際標準面向全球發佈,標誌我國在國際電子行業領域擁有了更大話語權。

  從提供産品到制定標準,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寫下新的注腳。

  深度融合,“雙向奔赴”壯大産業集群

  10年前,一個春寒料峭的早晨,因生産急缺零部件,中車株機負責人召集10多家配套企業的負責人一起開會商議。電話撥出後,工作人員開始製作手磨咖啡。可咖啡還沒上桌,人員已悉數到齊。

  多年後,“一杯咖啡的時間”在株洲成為一個特殊的時間單位。在這裡,喝一杯咖啡的時間,能集結行業頂尖專家商討技術細節,也能集齊一台電力機車所需的上萬個零部件。

  2023年1月22日,中國農曆正月初一,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新機場線正式開通,“株洲造”地鐵列車載客運營。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稱讚“這是土耳其最快的地鐵列車”。

  快,是運行速度,更指向先進製造的高度。

  時間回溯至2020年春,在當時全球供應鏈幾近停頓的情況下,地鐵列車如何在當年7月按期交付?

  “從‘休眠’到‘喚醒’,仿佛就在一瞬間,供應鏈拉動起來了!”中車株機供應鏈管理中心採購經理郭成説。一週時間,中車株機和上下游企業整體復工。6個月後,地鐵列車如期下線,創造全球新造最快地鐵列車研發交付紀錄。

  這是對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的一次成功考驗。此後,株洲先進軌道交通産業的集聚效應,屢屢發揮關鍵作用。

  放眼全國軌道交通裝備産業版圖,沒有哪個地方能達到株洲田心這樣的“産業密度”——匯聚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等5家百億級龍頭骨幹企業、420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産品覆蓋軌道交通裝備全行業10大核心繫統和20種關鍵配套部件,本地配套率超過80%。

  産業集群成員深度融合、協同創新、融通互聯,“融”出高品質發展強大動能,“融”成創新引領的産業生態,“雙向奔赴”的故事精彩上演。

  聯誠集團曾是中車株機的勞動服務公司,包袱重、底子薄。在完成整體改制後,聯誠集團與産業鏈龍頭企業協同攻關,高效軸向離心風機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由低層次加工廠向創新型企業成功轉型,企業成長與産業集群發展同步。”株洲聯誠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趙琴説。

  車軸是株洲中車天力鍛業有限公司的主打産品。公司副總工程師牛迎春説,前幾年,搭上中車株機出口馬其頓動車組的“大船”,天力鍛業熟悉了歐盟市場檢測認證等“遊戲規則”,迅速從“牽著走”轉為“自主跑”,加快海外市場開拓,得到全球輪對巨頭德國BVV集團青睞。

  天津北海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是乘客信息系統領域佼佼者,不久前加入到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産業“朋友圈”。“正是中車株機在全球市場的強大韌性,拯救了企業,讓我們經受住了疫情衝擊。”企業負責人介紹。近3年,株洲引進軌道交通裝備産業重點企業40多家,彌補了內裝、車門、齒輪等産業鏈短缺環節。

  産業鏈上,株洲培育5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12家分佈在軌道交通領域。受益於中小企業的“反哺”,主機企業海外征戰底氣更足、能力更強。

  攻克關鍵技術,標注産業生態新高度

  株洲石峰區軌道智谷,有一棟軌道造型的建築,這裡是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簡稱國創中心)——軌道交通行業唯一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

  大樓入口,同時懸挂著幾塊牌子:株洲國聯軌道交通産業服務中心(簡稱國聯中心)、湖南省軌道交通裝備産業協會、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産業鏈辦公室、湖南國研交通裝備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簡稱國研)、湖南國基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簡稱國基)等,這些都是國創中心孵化出來的實體業務單元。

  多塊牌子,一個目標:以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創新平臺三方聯動,優化産業生態,向全球産業鏈價值鏈最高端登攀。

  “參與全球競爭,拼的是産業創新生態。”同時擔任國創中心、國聯中心“一把手”的李林介紹。

  由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等12家單位組建的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圍繞綠色節能技術、智慧化關鍵技術等7大共性技術開展研製攻關。4年來,聯合行業龍頭企業攻克20多項“卡脖子”技術或關鍵共性技術。

  為加快釋放國創中心平臺創新能量,2019年,國聯中心在政産學研各界期盼下成立,創新“促進機構+行業協會+平臺公司”運營模式,當好産業集群的“領航員”“協調員”“服務員”“戰鬥員”,高效服務賦能産業集群、賦能企業高品質發展。

  我國自主研製、滿足歐洲TSI標準的雙層動車組今年有望在德國“跑起來”,其研製週期比國際同類型産品節省一半時間。

  國創中心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小覷的角色——組建創新聯合體,“解剖”技術,形成“圖譜”,便於主機和配套企業對標;籌措産業專項資金,用於構建新一代整車研發平臺,帶動産業鏈整體躍升。

  “由過去企業各自為政,到現在共同組建協同創新團隊,形成聯合攻關艦隊,實現了抱團取暖、借梯登高和資源優化配置。”李林説,有限資金資源用在刀刃上,項目各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效率大大提高。

  上游工業設計、下游檢驗檢測服務,引導産業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從馬來西亞城際動車組讓當地人津津樂道的“馬來虎”創意,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地鐵列車外觀融入鬱金香元素,再到全球首列全景觀光旅遊列車“天空之境”獲評設計界“奧斯卡”2022年德國IF設計大獎……以國研中心為代表的創新平臺,賦能“株洲造”,從“賣産品”到“賣文化”“賣品牌”,産業附加值加速躍升。

  大洋彼岸,墨西哥城,株洲企業抱團打造的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首個海外“系統+”項目建成投運。在巴西、土耳其、馬來西亞等更多國家,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變“走進去”為“留下來”,變單一産品輸出為提供産品、服務、技術標準與整體解決方案。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孟姣燕 曹嫻)

  【專家點評】

  將中國産品和技術推廣至全球

  中車首席科學家、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總工程師 楊穎

  從産業産值和技術來看,湖南軌道交通裝備産業集群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在電力機車、新型軌道交通、新能源技術、磁懸浮技術等方面,大幅領先於行業其他産業集群。放眼全球,國外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産業集群集聚度遠低於中國。

  為培育持續領先世界的軌道交通産業集群,讓國家“金名片”更加閃耀,湖南應專注在省內試驗田中深耕産業技術鏈、供應鏈,依託龐大的國內市場,通過全球認證機構、國際標準固化方式,將自主産品和技術推廣至全球。

  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技術和産品研發進入無人區和深水區。目前,本地缺乏軌道交通實景測試驗證線路和手段,主要是受土地限制,幹線、地鐵、磁浮三條試驗線長度較短,無法模擬實際運營場景,一些産品往往要到客戶那裏跑起來後才能發現問題。因此,産業集群關鍵還需要加強試驗驗證體系建設。

  【産業大事記】

  1936年,粵漢鐵路總機廠(中車株機前身)設在株洲,“鐵道部株洲機廠籌備處”掛牌,由此播下了民族機車車輛工業在湖南株洲田心發展的種子。

  1958年,株機和湘潭電機廠聯合研製的中國第一台幹線電力機車下線。

  1996年,株機和株洲所聯合研製的中國首臺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AC4000問世,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

  1997年,株機研製的TM1電力機車出口中東,實現國産電力機車首次整車出口。

  2002年,株機和株洲所聯合研製出時速321.5公里的“中華之星”,創造中國鐵路“第一速”。

  2008年,株洲所時代電氣收購英國丹尼斯克斯公司75%的股權,完成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的首個海外並購項目。

  2014年,株機獲得馬其頓6列動車組訂單,成為中國動車組産品突破TSI認證技術壁壘進入歐洲市場的“第一單”;株洲所時代新材並購德國博戈公司。

  2015年,中國中車成立,株機更名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株洲所更名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株洲電機公司更名為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

  2016年,中車株機研製的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在長沙開通運營。

  2019年,株洲國創軌道科技有限公司獲批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成為行業唯一、湖南首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

  2021年3月,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決賽優勝者公示,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集群上榜。

  2022年,由中車株機牽頭實施的墨西哥城地鐵1號線整體現代化項目,以高度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入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十大PPP項目經典案例”。

編輯:佘穎慧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