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就有著這樣一些聽障孩子,他們從一開始的聽不見,不會説,在經過科學系統又艱辛的康復訓練後,他們能聽會説 ,並且背上了書包融入到了普通孩子的生活軌道。
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
“我們要進一步把工作做實,讓更多聽障孩子早干預、早治療、早訓練,把握住學齡前關鍵時期,讓聽障孩子及早康復、及早聆聽,及早正常入學。” 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聽力語言科科長劉艷玲説。在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已經讓越來越多聽障兒童可以跟正常人一樣開口説話。
希望從這裡開始
“幾年前,馬明澤接受了國家免費的人工耳蝸手術,在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進行兩年的語言康復訓練後,就進入了正常的普小就讀,這讓我們這個家庭燃起了希望。”聽障少年馬明澤媽媽馬林玉感慨地説。目前馬明澤在銀川十二中隨班就讀,在班裏任班長,他數學成績優異,在班裏自習課期間還擔任數學輔導員工作,彈一手好的鋼琴,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樣快樂地讀書成長。
孩子在有聲的世界裏找到了自信
聽力語言康復訓練是一項“搶救性康復”工程,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經過20多年的努力,逐漸形成由聽力師、耳科醫生、耳模製作師、康復教師、言語矯治師組成的專業團隊,採用集體教學、個別化康復訓練、親子同訓相結合的形式,運用各項評估、言語矯治、聽覺口語法教學(AVT教學)等專項技術,強調家長的深度參與,開展家庭康復指導、預約指導等服務。
據了解,寧夏殘聯根據自治區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為0到6周歲兒童實施人工耳蝸手術、術後康復訓練和佩戴助聽器等。目前,通過系統的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幫助2000多聽力障礙兒童聽到了聲音,學會説話,掌握語言,與人交流,進入幼兒園和普通小學隨班就讀的達95%以上。
自2018年《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實施以來,寧夏聽障兒童助聽器康復救助項目篩查426人,為283名聽障兒童驗配氣導助聽器485台,為10名聽障兒童驗配骨導助聽器10台;自2007年以來,人工耳蝸康復救助項目篩查597人,為318名聽障兒童植入人工耳蝸。(寧夏殘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