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下馬關平菇的“名特優新”之路
來源:寧夏日報  |  2023-03-16 09:36:57

寧夏:下馬關平菇的“名特優新”之路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316093618

下馬關鎮南安村菌菇種植基地。(資料圖片)

  初春,在同心縣下馬關鎮南安村菌菇種植基地,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泥土和菌菇清香。配料、拌料、裝袋、消毒、滅菌……南安村村民馬忠梅邊忙著手裏的活計邊説:“菌菇基地每年5月開始出菇,一直持續到10月,一茬接著一茬出,到時每天都要進棚採。”

  南安村的菌菇種植還要從2019年開始説起,當年6月,通過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福建商人曾仲明在南安村成立寧夏閩寧綠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栽培平菇、香菇、秀珍菇、黑木耳等品種,“每年福建熱得出不了菇時,寧夏的氣溫正好適合菌菇生長。通過互補,就能基本實現全年不間斷出菇了”。

  “南菇北種”的成功被南安村人看在眼裏、記在心頭,經集體決定,南安村與寧夏閩寧綠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搞起了村企聯營:村上投入100萬元發展壯大村集體項目資金種了16棚菌菇,菇企提供技術支持並按市場價收購村上的菌菇。同時,南安村“兩委”班子成員也籌資10萬元,入股村集體經營的菌菇大棚,把村幹部的利益和村集體的收入緊緊綁在一起。幾年下來,“黨建引領,群眾參與,村企聯營,共同致富”的路子成效顯著,南安村黨支部書記康伏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22年賣菇收入達100多萬元,除去人工、原料等開支,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多元。

  閩農西行,跨越山海帶來的新品種、新技術、新市場,在為寧夏帶來增收新渠道的同時,也被因地制宜地創新著。2022年,同心縣石獅管委會邊橋村也和閩寧綠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搞起村企聯營,村集體投資40萬元,種了7棚食用菌,福建菇農也給當地老鄉傳授種菇技術,但和南安村不同的是,離同心縣城只有6公里的邊橋村沒有把菌菇交由閩寧綠豐回收,而是選擇自行銷售。“那裏的市場基本能消化完村上的菌菇,而且就近銷售還能省下一筆不小的物流費。”邊橋村黨支部書記楊佔雄説。

  菌菇帶出了設施農業産業發展路,今年同心縣在下馬關鎮又規劃建設了2800畝設施溫棚,力爭實現當年投産達效。同時,冷棚於今年3月建成,6月將開始出貨。産業興,鄉村興。下馬關鎮不斷探索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産業項目,走出了一條食用菌産業發展之路,不僅為村民提供家門口就業機會,更鋪就了一條屬於下馬關的鄉村振興路。下馬關鎮一村一“法”的種菇模式不僅種鼓了當地的錢袋子,還把菇送上了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在日前農業農村部公佈的2022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中,“同心下馬關平菇”榜上有名。

  如今,同心種菇的“戰鬥力”還輻射到了固原市西吉縣,2022年西吉縣馬蓮鄉陸家溝村引進閩寧協作企業,採取“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建成10棟食用菌大棚,並取得良好開端。今年春節假期剛過,陸家溝村新一茬毛木耳種植就已提上議事日程,今年計劃新增菌棒10萬棒,毛木耳儼然已成為陸家溝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法寶”。(記者 王婧雅)

編輯:蔣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