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來源:潮新聞  |  2023-03-29 09:48:03

  原標題:剛剛,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3月27日-28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召開,經過一整天的現場演示和評委會投票,3月28日上午,結果揭曉,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的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成功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6208_64225368fc222e00010de8d3

  溫州,古稱東甌,位於祖國東南沿海,是一座擁有千年開埠通商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溫州自東晉建城伊始,溫州城就與港口、江海密不可分,有著“東南之沃壤,一都之巨會”的美譽。溫州因“控帶山海,利兼水陸”,到了宋元時期,隨著市舶管理機構的設置,溫州一躍成為“百粵三吳一葦通”、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港城。新中國考古奠基人夏鼐先生曾校注元人周達觀《真臘風土記》,周達觀就是從溫州港開洋去的古柬埔寨。

  2021年,溫州鹿城區在望江東路啟動望江路下穿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展開基本建設考古勘探與發掘工作;至2022年,在逾400米長、15-18米寬的工程範圍中,溫州朔門古港遺址被確認。遺址位於溫州古城朔門外,由此,遺址命名為溫州朔門古港遺址。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6388_64225368fc222e00010de8d5

遺址景觀

  遺址南靠古城,北鄰甌江,經考古發掘,揭露了大量與古港、古城相關的重要遺存,年代從北宋延續至民國,以宋元時期為主。發掘區可分為甕城、水門頭、江岸碼頭群三部分。

  甕城發掘區,也是2004年唐五代朔門遺址發掘工作的延伸。發現早晚兩期的甕城遺跡,疊壓關係清晰。早期甕城為宋元時期,平面結構呈半圓形;晚期為明清時期,平面結構已改建為長方形。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6556_64225368fc222e00010de8d7

古港發掘區分區圖

  水門頭髮掘區遺跡種類豐富,時代跨度較大。發掘區內年代最早的遺跡為北宋時期的石砌江堤以及斜坡順岸式碼頭1座,江堤與碼頭邊界清晰,共同勾勒出北宋時期水門頭西側甌江江岸的範圍。碼頭以東,奉恩水門河自南向北從城內注入甌江,河道兩側南宋時期的石砌河岸依舊可見,同時還保留了同時期的橋梁與陡門等遺跡。南宋晚期以後,北宋江岸一帶淤積成陸,甌江岸線正在逐步北移,那些建於元明清時期的石砌堤壩、新水門橋、陡門閘以及臺階式碼道等遺跡正是這段岸線變遷史的歷史實證。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6662_64225368fc222e00010de8d9

  甕城和水門頭髮掘區之間,是長達380米的江岸碼頭群發掘區,整個區域內地層東西連貫,可以清晰看到北宋至近現代地層的堆積情況,文化層與自然河相堆積層交替分佈,文化層中包含物豐富,年代學證據充足。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6809_64225368fc222e00010de8db

朔門遺址與甕城遺址

  發掘區內主要的碼頭樣式為木石混築的長方形突堤式碼頭,推測為臺階狀,建築方式皆為木樁築底,再鋪設木板,木板上修築石塊包邊、泥芯填土的長方形碼頭,石塊包邊外再輔以長木柱加固。此類碼頭已發現六座,另有兩座規模較小、建築工藝相近的埠頭,年代皆在南宋時期,可分為早晚兩期。

  其他除木質棧道、桿欄式建築、磚石建築、疑似作坊、水井、灰坑等各類遺跡以外,兩艘結構尚為清晰的沉船更引人注目,其中北宋沉船因颱風季節等因素,未全面揭露,南宋沉船已清理完成,根據結構分析,原為一艘長達20米的福船,目前已整體打包提取,進入室內清理、脫水加固階段。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6982_64225368fc222e00010de8dd

宋元時期與明清時期甕城遺跡

  遺址的地層與遺跡中還出土了大量古代遺物,其中集中出土的瓷器殘片堆積數量極為龐大,同時,宋元時期的龍泉窯器佔到90%以上,當為貿易損耗品廢棄堆積。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7143_64225369fc222e00010de8df

水門頭髮掘區

  目前朔門古港遺址第一階段發掘工作基本結束,還會繼續發掘。為深入研究古港遺址歷史內涵與文化因素,接下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研究室將與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寧波大學等多家單位展開闔作,計劃就環境考古、陶瓷考古、海洋考古、動植物考古、建築考古、文物保護與監測、數字化系統建設等多學科開展聯合研究,進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同時,遺址保護規劃、遺址公園建設規劃,以及遺址納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體系的相關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之中,將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長遠目標。

  最後,説四個意義——

  首先,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的發現重現了溫州千年商港的盛況。碼頭、沉船、海量的商貿類遺物,構成了商港的核心元素。這與溫州古城、世界古航標之一的江心嶼雙塔交相輝映,生動再現了宋元時期溫州“北埠”港區 “城腳千傢具舟楫,江心雙塔壓濤波”的真實景象。這也是近年來我國海洋考古、城市考古取得的重大收穫。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7283_64225369fc222e00010de8e1

北宋碼頭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7461_64225369fc222e00010de8e3

南宋碼頭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7715_64225369fc222e00010de8e5

南宋沉船

  其次,朔門古港遺址為溫州坐實龍泉瓷外銷的起點港和“海絲”重要節點城市提供了關鍵物證。

  南宋至明中期,龍泉瓷在外銷瓷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被稱為大航海時代之前我國推出的第一種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品。溫州憑藉其發舶港口地位以及江海中轉節點成為龍泉瓷外銷的主要集散地和起點港。本次發掘揭露的碼頭遺跡群及海量瓷片堆積提供了關鍵物證。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7886_64225369fc222e00010de8e7

龍泉窯青釉人物紋、花卉紋瓷片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1679971178044_6422536afc222e00010de8e9

龍泉窯青瓷片

  第三點,朔門古港遺址是迄今國內外海上絲綢之路港口遺址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價值,是海絲申遺工程的經典樣本和支撐性遺産點。

  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節點。世界106座歷史文物燈塔之一的江心嶼雙塔與古港隔江呼應;宋代溫州大型造船場緊鄰古港西邊的郭公山麓;東首海壇山建有海神廟、楊府廟(地方海神)、平水王廟。朔門古港集齊各大要素,遺跡全、規模大、體系完整、內涵豐富,堪稱國內僅有、世界罕見。朔門古港遺址填補了海絲申遺體系港口類遺産的關鍵缺環,發揮典型樣本的支撐性作用,在人類航海文明史上具有突出價值。

  一個詞:填補空白。

  因為無論是已經入列世界遺産的海港遺址——泉州、澳門,還是正在申報世界遺産的海上絲綢之路港口城市——廣州、寧波、登州、揚州等,都缺乏港口考古成果的強力支撐;不僅如此,國際上,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海港遺産,包括菲律賓的維甘、馬來西亞的馬六甲與喬治城、斯裡蘭卡的加勒、沙特的吉達等,同樣缺少代表性的碼頭遺跡。而唯一保留有大航海時代海港船塢遺跡的英國利物浦“海上商城”,因為遺産保護不力在202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除名。由此可見,朔門古港遺址的考古成果,有“補白”之功,堪稱人類海洋文明史上具有突出價值的珍貴遺産。

  最後,溫州朔門古港遺址承載著獨特的海洋文化信息,蘊含著先賢們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大大豐富了中國古代海洋文明內涵。

  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特殊地理環境賦予溫州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質。古城選址蘊含著港口優先的發展理念和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古代溫州漁、鹽等海洋産業及工商業佔有重要地位,又是著名的紡織品和漆器生産中心,産品暢銷海內外。南宋以葉適(墓址在海壇山南麓)為代表的永嘉學派,突破傳統農耕文明重本抑末思想的束縛,主張“義利並舉”,通商惠工,是中國古代海洋文明在思想領域的重大貢獻,影響深遠。

  目前,遺址保護與利用已列入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今後5年“10個抓手”重要規劃之一,同時也與溫州“千年商港 幸福溫州”的城市定位不謀而合。當前,在溫州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視下,溫州朔門古港遺址不僅要打造成溫州、浙江歷史文化的金名片,而且也將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作出重要貢獻,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家行動作出貢獻。(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編輯:魏煒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