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推長三角協同創新
來源:安徽日報  |  2023-04-24 09:06:10

  4月12日,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共同發佈了《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2022》。指數報告顯示,2021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較2011年增長了近1.5倍,年均增速達到9.47%,科技創新一體化能力顯著提升。

  近年來,安徽省聚焦“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充分利用長三角創新資源,與滬蘇浙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共建創新平臺、共享科技資源,有力助推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能力提升。2022年,安徽從滬蘇浙吸納技術合同4175項、成交額約69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5%和134%,並分別約佔省外吸納的50%、46%,全省區域創新能力升至全國第7位。

  構建聯合攻關體制機制,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三省一市採取“統一聚焦領域、統一徵集需求、統一組織對接、統一開展評審、統一組織立項、統一撥付經費”的“六統一”模式,圍繞企業和産業需求,構建常態化合作科研模式,聚焦難點堵點專項攻破。安徽省聚焦十大新興産業,分別立項國家級、省級聯合攻關項目5項、63項,有效集聚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浙江大學、江蘇中科智慧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等滬蘇浙單位的技術力量和科研成果,攻克了尺寸單晶矽棒製備的高溫超導磁體技術、無人機視覺目標檢測與識別技術等一批制約我省創新發展的關鍵技術,攻關成果實現産業應用。

  圍繞安徽省深空探測、新材料等重點産業領域,堅持市場為導向,一批聯合攻關成果實現了産業化。安徽見行科技和中科院南京天文所聯合研發的檢測系統在郭守敬望遠鏡實現應用,中國電科38所與浙江省冶金研究院等單位成功研發的低殘留物助焊劑,填補了國內高端微電子封裝用助焊劑市場的空白。

  合作共建高能級創新平臺。合肥國家實驗室在上海設立基地,形成“核心+網絡”聯合攻關模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等單位成功研製“祖衝之二號”和“九章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使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里程碑的國家。

  聯合共建技術創新中心。按照“中心+若干專業化創新研發機構”模式,聯合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採取“一套機制、一個團隊和一體化管理”方式謀劃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安徽中心。聯合共建省級創新平臺。合肥智慧農業谷聯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浙江托普雲農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家感測器優勢單位共建“農業感測器與智慧感知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荃銀高科、海螺集團、安利股份聯合滬蘇浙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組建水稻種業技術、水泥工業二氧化碳捕集轉化應用、生態功能性聚氨酯複合材料等領域省創新聯合體,形成了“基礎研發在滬蘇浙、工藝提升和成果轉化在安徽”的共贏模式。

  持續加大科技資源共享力度。為共聚科技專家力量,安徽省與滬蘇浙聯合製定科技專家信息共享及使用管理辦法,簽訂共享協議,吸納滬蘇浙專家1.5余萬名。共享大型儀器設施。協同建設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集聚滬蘇浙20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34760台(套)科學儀器、2564家科技服務機構。共促科技創新券實施。在馬鞍山市率先開展先期試點並完成首批資金兌付,抵扣額度達467.2萬元,持續推動合肥、蕪湖、宣城市創新券跟進實施。舉辦“長江經濟帶科技資源e路行”安徽專場線上活動,成功幫助安徽宏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等百餘家企業對接滬蘇浙等省市服務資源。共推技術對接交易。充分依託羚羊工業互聯網、科交會、長三角科研院所聯盟、安徽科技大市場等平臺,促進聯合PD-L1 抗體的雙特異性抗腫瘤抗體研發、AEC2.0系列航空發動機智慧控制等一批領先技術引入安徽,為安徽技術革新和産業創新注入強勁動力。(安徽日報 通訊員 卞曉慶 記者 汪永安)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