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種業育種創新能力國內領先 大科學裝置“加速”培育​一粒種子
來源:合肥日報  |  2023-05-04 09:39:35

  農作物育種,週期往往很長,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且結果不確定。

  拿小麥來説,一個優良品種,從數十個甚至上百個原始材料選配雜交組合,經多代篩選,到審定推廣,需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在合肥,一個全新的平臺正在建設,它可以將6年—8年的育種週期縮短到1年左右,開闢育種新賽道。

  “經過近40年的生物育種與物質科學交叉創新研究,我們在種質創新、資源篩選鑒定、基因快速純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已經具備了建設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種大科學裝置的能力和水準。”談及這個平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慧機械研究所黨委書記吳麗芳自豪之情寫在臉上。

  譬如,該所開創新興交叉學科“離子束生物工程學”,率先在國內將離子束用於作物種質創新以及遺傳育種上,利用離子束誘變技術創制了水稻耐儲藏、脆稈、重金屬低積累、抗除草劑等和小麥閉穎、株型、代謝缺陷等多種類型突變體近4000份,培育生物品種40多個;在全國率先開展智慧農業研究,以人工智能賦能本體農業,突破我國現代農業産業發展關鍵技術,並在全國率先進行綠色智慧農業全産業鏈技術集成和示範——“第二糧倉”科技工程。

  去年3月份,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安徽相關大學和科研院所及種業龍頭企業,發起建設合肥智慧育種加速器大科學裝置平臺。該平臺包括一個智慧育種中心和三條研發線,通過離子艙、逆境艙、加代艙等軟硬體設施建設,實現三個加速,即加速新種質發現、加速種質鑒定和加速種質穩定。

  平臺建設完成後,將實現70%以上的自主研發率,90%以上的國産化率,90%以上的無人化程度;可以讓育種效率提高60倍以上,在新基因挖掘和突破性種質資源創新方面進入國際第一方陣;建成10年內總體經濟效益200億—300億元。

  “目前我們科學島上的團隊人數將近40人,再過段時間等預研基地投入使用後,相關單位、企業隊伍將同步進駐。”吳麗芳介紹,平臺還將引進和培養具有全球化視野的種業頂尖交叉創新人才隊伍。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擁有一批農業科研院所和基礎研究平臺。

  “依託這些科研院校、研發機構,我市已建成國家級(含部級)、省級、市級種業研發平臺8個、19個、11個。我市充分發揮科研實力優勢,助推‘育種’創新,種業育種創新能力國內領先,創新成果轉化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種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説。

  2022年,合肥市設立種業之都建設及科技強農發展基金5億元,研發新品種132個、新技術89項、新模式51項。目前,全市兩係雜交水稻、小麥抗病、西甜瓜、南瓜等領域育種水準達到國內領先水準,油菜雜交育種、蔬菜育種、水稻功能基因發掘利用等已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合肥市將採取“定向委託”“揭榜挂帥”等方式,圍繞種業技術和品種,支持種業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開展良種聯合攻關,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重大品種、攻克一批突破性關鍵核心技術。

  此外,合肥市將落實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政策,支持種業高層次科技人員創辦、領辦種業企業;依託種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引進種業領域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集聚種業戰略性人才團隊;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種業企業引進種業領域海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創建高層次團隊,奮力打造種業之都。(合肥日報 記者 華新紅 通訊員 吳銀亭)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