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栽培技藝回歸 白姜産業發展正興
“得知銅陵白姜種植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通過初審,我們姜農都很振奮,希望能將傳統的白姜種植技藝傳承下去,讓全世界更多的人知道銅陵白姜。”5月23日,記者走進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興發家庭農場的姜地,姜農朱賢發正帶著幾位工人忙著用竹竿和芭茅搭建姜棚,姜地裏新長出的姜苗翠綠挺拔。
朱賢發告訴記者,用芭茅搭建姜棚便是銅陵白姜栽培技術中的“搭棚遮蔭生長”,這也是銅陵白姜三項獨特的栽培技藝之一,不僅能提高白姜的産量,還能提升白姜的品質,更是對古老技藝的傳承。今年,他種植的銅陵白姜中有50畝運用了傳統的“搭棚遮蔭生長”技術。
“白姜喜蔭,怕陽光直射,用芭茅搭棚遮蔭,既便於通風、避免烈日直射,還能順應生薑不同生長期光合作用的適度需求,同時也可減少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形成適宜生薑生長的小氣候。”銅陵市農業農村局白姜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姚繼貴介紹,隨著生薑不斷生長,對光照的需要越來越多,芭茅不斷腐爛掉落,姜棚的透光性也越來越好,正好滿足白姜“苗期三分太陽七分陰,後期七分太陽三分陰”的光照需求。
姚繼貴告訴記者,銅陵白姜有著獨特的栽培技術,包含“姜閣保種催芽、高畦高壟栽培、搭棚遮蔭生長”等三項栽培技藝的種植系統是全球唯一,獲農業農村部“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2019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預備名單。今年,銅陵白姜種植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通過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的初審,成為全國3個候選遺産地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候選遺産地。
“在銅陵白姜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姜閣保種催芽、高畦高壟栽培兩項技藝一直傳承至今,唯獨搭棚遮蔭生長技術在運用中發生了一些變化。”姚繼貴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以後,銅陵白姜産業迎來新的發展,規模迅速擴大,不少姜農為了減少搭建姜棚時投入的人工和時間,降低生産成本,逐漸用遮陽網取代芭茅覆蓋姜棚。近年來,為了大力傳承白姜文化、有效保護區域品牌、壯大特色産業,在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下,傳統的栽培技藝逐漸回歸姜農視野。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為加強銅陵白姜的技術保障和傳承傳統技藝,銅陵市先後研究制定了《地理標誌産品銅陵白姜》省級地方標準、《銅陵白姜栽培技術規程》市級標準,對銅陵白姜種植全過程規範管理,並選取優良姜田,採取專門的保護措施和維護管理,展示傳統白姜種植技藝。目前,全市白姜種植面積達6100余畝。(銅陵日報 記者 方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