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縣:山野菜變成致富“黃金芽”
當地群眾採摘大棚雞娃菜。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吳庭棟
漫步在隴南市成縣二郎鄉,青山朗潤、花紅草綠、鶯歌燕舞,一望無際的林海恰似一道道綠色屏障,星星點點的村落坐落在群山之間。
依山傍水的成縣二郎鄉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生態資源,因地制宜,依託資源優勢,找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結合點,圍繞“黨建引領發展産業,産業助力群眾增收”的目標,探索出了一條支部引領、基地帶動、群眾參與的山野菜産業快速發展的新路子。
“我們在村裏建大棚種野菜,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成縣二郎綠野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建強説。2020年,楊建強利用從嚴河村流轉來的60畝土地從事山野菜種植。在成縣政府特色産業發展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搭建了8座種植大棚,種植當地經濟價值高的雞娃菜、雲南臭菜等,年産值可達20多萬元。合作社還打造了52畝的烏龍頭示範種植園,專業栽植3.2萬株烏龍頭,每年産量可達4000多斤。在合作社帶動下,周邊的農戶實現了穩定增收。
“過去我們這裡的群眾有春季到山林採摘野菜的傳統,但都是採摘來自己吃,變不了錢,村民們只能外出打工掙錢。”二郎鄉嚴河村黨支部書記陳永新介紹,嚴河村獨特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其風味獨特、營養價值高的高品質山野菜。近年來,嚴河村把山野菜産業發展作為促農增收的有效抓手,集合基層黨組織、農業合作社和廣大農戶的力量,在資金配套、農戶土地流轉、基地硬體建設、銷售渠道對接、基地發展規劃等環節為合作社提供全鏈條跟蹤服務。
二郎鄉嚴河村黨支部還發揮山野菜種植基地的“孵化器”“助推器”作用,在嚴河村發展壯大山野菜産業,先後舉辦免費種植技術培訓班2期,培訓農戶60余人次,並採取為受訓農戶免費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採摘後定向收購的方式,從種植到銷售提供全方位服務,逐步探索野菜經濟的産業化、規模化發展之路。
建一個基地,興一項産業,富一方群眾。如今,成縣山野菜在市場上走俏,長在深山人未識的山野菜登上了更多消費者的餐桌。過去無人問津的山野菜變成了群眾致富的“黃金芽”,成為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于曉明 通訊員 劉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