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蘇滁高新區建設的成效與啟示
來源:安徽日報  |  2023-05-30 09:55:06

  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原名蘇滁現代産業園)是中新(中國、新加坡)兩國、蘇皖(江蘇、安徽)兩省、蘇滁(蘇州、滁州)兩市合作共建園區,是蘇州工業園區走出江蘇省實行市場化合作共建的第一個開發園區。中新蘇滁高新區自2012年4月成立以來,充分借鑒蘇州工業園區先進發展理念,從“美好藍圖”規劃入手,從“荒坡灘塗”白手起家,從“雙招雙引”開始起跳,經過十年砥礪奮進發展,已經從“美好藍圖”變成“施工圖”,正在快速變為“實景圖”。先後獲評“長三角共建省際産業合作示範園”、首批“安徽省國際交流合作基地”等榮譽稱號。中新蘇滁高新區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為推動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樣板。

  中新蘇滁高新區建設提速見成效

  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經過4年啟動期,從2016年起,連續7年在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中進入前30強,2019年獲批省級高新區,2020年被評為長三角共建省際産業合作示範園,2022年獲全省高新區綜合評價第7名。

  入駐企業量增質優。始終把緊項目入園門檻,畝均稅收門檻由15萬元提升至20萬元,2022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8個。累計招引工業項目299個,協議總投資874.4億元,來自長三角區域項目數佔比達77.6%,這是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加速實踐的切實體現。其中世界500強投資項目8個、國內外上市公司投資項目39個,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項目61個,成為安徽省重要外資項目集聚地。

  主導産業集聚化明顯。在推動四大主導産業集聚壯大中,更加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製劑、醫療器械産業,堅持做大做強主導産業,引進新能源及新材料産業項目10個,鋰電負極材料、特種陶瓷材料、特種合金材料從無到有;引進醫療健康産業項目11個,是歷年累計數總和。規上工業企業數達127家,總産值增長3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4%。

  科技創新日益活躍。累計獲批高新技術企業7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0家,戰新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74%,高度重視聚焦“專精特新”。2022年實現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新登記科技成果、新增省企業技術中心、新增省“專精特新”企業、新增市“專精特新” 等6個“歷年最多”;實現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獲省科技進步獎企業等3個“零的突破”。實現新增省數字化車間、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企業、省首批次新材料企業、博士創新工作站、眾創空間等8個新增。

  産城融合顯現優勢。按照“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先産業後城市”的理念,推進園區高標準、高品質建設。推進産城融合,加快協同發展。累計完成設施配套固定資産投資511億元,建成道路、河道120公里和綠化285萬平方米,22平方公里實現“九通一平”,配套建成藍白領公寓、標準化廠房、學校、醫院、酒店等綜合服務設施220萬平方米,園區實現內通外聯,形成了以産業為支撐、以城市為依託的發展格局。

  中新蘇滁高新區建設經驗與啟示

  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更好結合。“有為政府”要明確自己的作為空間,主要集中在制度設計、政策供給和市場失靈的情形,重點放在營造公平合理的制度和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務;在市場失靈的領域充當補位者而不是完全替代市場。“有效市場”是由企業主體按照市場經濟運行規則展開經營活動,重點在於按照市場機制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市場競爭需要並追求合理的利益。政府要有所不為;企業不可依賴政府。中新蘇滁高新區基於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原則,取得了發展成效。該運作模式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認可,具有向全省複製推廣價值。

  探索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如何找到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有效路徑?園區合作是一種發達區域與欠發達區域實現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模式,可將發達地區的先進園區建設經驗、經濟發展經驗、城市管理經驗、招商引資模式直接導入落後地區園區,雙方在合作中平等互利地共商、共建、共享。滁州市在與中新集團合作建設中新蘇滁高新區中,學會並掌握了高水準建設園區的方式方法,也使得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獲得了強勁的動力。園區合作還提升了滁州市周邊縣區經濟發展和開發區建設的水準,這極大地提升了滁州市整體發展水準。

  實現蘇州工業園區運營模式的成功轉移。中新蘇滁高新區不是承接蘇州工業園區落後産業的轉移,而是承接了蘇州工業園區運營模式轉移。一整套的産業園建設理念、模式和管理方式,從發達地區蘇州轉移到滁州,帶動了落後地區思想觀念轉變,推動了園區建設理念提升。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園區建設高水準規劃先行,招商引資方式轉型,園區管理方式升級,産城融合式發展,生態環境整體優化,是值得全省園區學習的重要經驗。

  打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園區建設模式。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充分借鑒蘇州工業園區經驗,按照“産城融合、産業先行、以人為本、宜居宜業”的理念,由中新集團投資3000多萬元,委託新加坡邦城規劃院等單位編制了概念性規劃、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等30項規劃,對産業、商住、配套用地進行整體規劃佈局,明確産業、城市的發展節奏和實施路徑,做到一次性規劃、分期建設、滾動開發。多年來,合作雙方始終堅持嚴格執行規劃,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藍圖落到實處,避免了“規劃殘缺、規劃變動”所引起的“建了拆、拆了建”各種巨大資源浪費,值得所有園區借鑒。(劉志迎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