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氣象+”融入區域發展新格局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5-30 17:57:26

  國際在線安徽消息(劉旭東):5月30日,安徽省氣象高品質發展推進情況新聞發佈會舉行。安徽省氣象局局長胡雯,省氣象局副局長汪克付,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蔡正中,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聶中生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安徽省委宣傳部新聞發佈處處長汪曄宇主持新聞發佈會。

氣象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530140900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許夢宇

  “安徽加快建設適應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需要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高品質發展水準穩居全國第一方陣,2020年至2022年分別位列全國第7、第10、第7。”胡雯介紹,2020年5月27日,安徽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印發《關於推進氣象事業高品質發展助力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的意見》。

  “精”向發展 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安徽建立了“政府、部門、企業”三方聯合的氣象科技發展新模式,安徽省氣象局與省科技廳共同實施江淮氣象聯合基金;支持省內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産學研協同創新、聯合攻關;集聚配置創新資源,組建氣象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將氣象人才納入地方人才獎補平臺,氣象青年英才數量排名全國第二。

  “安徽在積極爭取‘雷暴雲起放電過程的立體協同精細化觀測’‘對流雲不同生命期中氣溶膠影響雲和降水的機理及反饋研究’兩個‘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國家重點專項項目。”聶中生介紹。

  監測是數據的源頭,是預報服務的前提,安徽建成綜合立體智慧協同的精密氣象災害監測網,雷達覆蓋率位居全國第5,地面站網密度提升至6.2公里,建成了“數算一體”的氣象大數據雲平臺。安徽建立了零時刻到年際的網格化智慧預報業務技術體系,多要素網格預報産品解析度達1小時、1公里,暴雨、強對流預警信號精細到鄉鎮,暴雨預警準確率由86%提升至90.5%,強對流預警提前量由38分鐘提升至41分鐘,晴雨預報準確率穩定在90%左右。

  “氣象+”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安徽構建農業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五步工作流程,獲評中國氣象局創新工作;實施中國氣象局保障糧食安全智慧氣象服務試點,面向95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

  安徽打造“公里級”的高速公路氣象監測網、站網密度全國最高,開展“分鐘級”的能見度預警服務,形成以氣象監測預警為先導的惡劣天氣交通應急處置閉環,因惡劣天氣導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和傷亡數雙下降。

  安徽氣象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不斷深化。合肥市成功創建省會城市中首個“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安徽17個縣(區)被認定為“中國天然氧吧”,認定“避暑旅遊休閒目的地”20個;24種安徽特色農産品獲評“安徽氣候好産品”。

  氣象服務為防災減災贏先機

  安徽發展“網格實況+智慧網格預報+隱患點及致災閾值”風險預警業務,氣象、水利部門實現全省雨量站點實時降雨信息共享;水利、應急管理、自然資源等部門聯合發佈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安徽省氣象局與省廣電局合作,實現20萬部應急廣播播發高級別氣象預警信息;氣象服務插件嵌入“皖事通”“遊安徽”平臺。

  安徽成功應對2020年全域性大洪水、2021年“煙花”颱風、2022年伏秋連旱等重大自然災害。安徽省氣象局強化流域防汛抗旱氣象聯防聯控機制,相關做法得到中國氣象局肯定並全國推廣;累計向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服務材料486期,發佈氣象災害預警信號7.2萬次,覆蓋氣象災害防禦責任人1.4億人次。

  蔡正仲介紹,安徽省應急廳、氣象局2023年將共同制定《安徽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安徽省預警信息發佈工作。下一步,安徽省應急廳將會同省氣象局等部門進一步完善重大災害性天氣的應對措施,督促各項機制落實落地,發揮實效。

  汪克付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預計安徽省2023年夏季氣候狀況總體為一般到偏差,夏季平均氣溫較常年(24.8℃—27.8℃)偏高1℃—1.5℃,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較常年(11天—31天)偏多6天—10天,高溫熱浪和氣象乾旱較為明顯,但比2022年偏輕;影響安徽的颱風1個—2個,接近常年(1.9個),主要出現在7月下旬至9月。4月1日開始安徽省提前進入汛期氣象服務狀態,組織各市縣氣象局及直屬業務單位開展汛前準備工作自查,進一步規範預警發佈與臨災“叫應”機制,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氣象服務。

編輯:查宛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