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遵循新型研發機構人才發展規律——構築城市生命線人才“強磁場”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作為安徽省、合肥市與清華大學三方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堅守“研發”這個根本,發揮“新型”這個優勢,用好“人才”第一資源,全方位守護城市公共安全,當好城市安全發展的科技“哨兵”。歷時10年,研建了首個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系統並在全國推廣應用,攻克了安全傳感與晶片等一批核心技術和裝備,成為我國城市安全領域一支重要戰略科技力量。截至2022年底,研究院及孵化企業在皖集聚各類人才1400余人,其中科研人員755人,佔比超過50%。
堅持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
安全科學屬交叉學科,研究院針對這個學科特點,把高層次人才的柔性引進放在突出位置,依託已建成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巨災環境模擬、建築火災智慧監測預警等科研平臺,柔性引進“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擔任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或研究中心主任,並依據職級分成5個檔次,在協議中明確工作內容、績效指標、工作天數、日薪標準等。
目前,研究院已累計柔性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60余名。例如,柔性引進清華大學化工係劉凱教授團隊,攻克本質安全新材料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出阻燃變壓器油、阻燃電解液等本質安全新材料並實現産業化,産品性能國際領先;柔性引進華中科大國偉華教授,帶領團隊歷時2年攻克燃氣探測鐳射晶片核心技術並實現規模化生産,晶片成本由千元降至百元;柔性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蘇德慧教授,帶領團隊研發出城市內澇模型,實現城市內澇精準預測預警。
鼓勵科技人才在企兼職
堅持科研必須解決安全實際問題,在制度層面支持全職科研人員在孵化企業兼職,一方面,增強科技人才科研活動有效性,提高技術成果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增加科研人員收入,降低研究院運行成本。
截至目前,研究院全職科研人員在孵化企業兼職率超90%,兼職收入佔總收入比重約64%。例如,付明博士團隊支撐城市生命線産業集團研發出城市生命線安全作業系統,侯龍飛博士團隊支撐合肥澤眾研發燃氣安全監測預警系統,關勁夫博士團隊支撐天澤智聯研發出消防社會化服務雲平臺等。這些科技成果都被廣泛應用到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實踐,在全方位守護城市公共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
支持“帶土移植”創辦企業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作為省屬科研事業單位、清華大學外派院,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重要使命,採取“研發中心+孵化企業”方式,鼓勵科研團隊“帶土移植”創辦企業,探索知識産權作價入股,50%知識産權獎勵給科研人員。
截至目前,已累計孵化合肥澤眾、天澤智聯、清芯傳感、科大立安等16家企業,其中規上企業5家、國家高企7家、專精特新企業4家、瞪羚企業1家。成立了城市生命線産業集團,目前已與17個省市區政府單位建立深入合作交流,與18家企業單位對接生命線項目合作計劃,其中14家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構建開放合作平臺矩陣
強化與大院大所深度合作,緊跟科技前沿,先後與應急管理部等政府部門,清華大學、安理工等高校院所聯合共建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應用重點實驗室、消防與應急救援國家工程實驗室等18個,支撐縱向課題91個、總金額約1億元,提升安徽城市安全科技全國影響力。
深化與行業企業橫向合作,針對行業“痛點”,實施關鍵技術靶向攻關,先後與鐘南消防、清創網禦等4家企業合作設立聯合實驗室,即將簽約共建3家,在談合作10家,更好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迭代升級。今年5月,對接邀請清華大學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來皖考察,主動謀劃清華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肥集群創新基地。(安徽日報 記者 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