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全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交流研討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舉行。
國內生態環境保護、面源污染治理、農業綠色發展領域專家學者及全國各省(區、市)相關部門的近200人參加交流研討,共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策。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劉宏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宋永會作主旨報告。來自雲南、江西、山東、湖北等九省區農業農村部門、生態環境部門的11位代表交流了生態環境污染防治典型經驗。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還考察了洱海流域(大理市)國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示範區古生片區試點區域,洱海生態廊道、雲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出謀劃策。
近年來,大理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治理一體化推進,推動洱海水質、水環境、水生態“三位一體”持續改善。大力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推動農業轉型發展,探索出了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種養旅結合”分區防控模式,相關成果被農業農村部作為“五大模式”之一在全國推廣。洱海27條入湖河流水質優良率均達100%,國考斷面水質連續3年被評價為“優”,湖體透明度提升至近兩年來最高水準。
本次會議由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主辦,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大理州政府協辦。(記者 秦蒙琳 實習生 萬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