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舉辦水洞溝遺址發現100週年暨新時代寧夏考古工作新聞發佈會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7-20 09:28:03

  國際在線寧夏消息(郭建國):7月1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銀川舉辦水洞溝遺址發現100週年暨新時代寧夏考古工作新聞發佈會,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亞洲舊石器考古聯合會榮譽主席高星介紹了水洞溝遺址發現100年來的考古發掘歷程、考古研究成果及其重要意義。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馬強介紹了新時代寧夏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張玉進參加了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截屏2023-07-19 15.13.28

發佈會現場 攝影 郭建國

  高星研究員指出,水洞溝遺址發現和發掘是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開篇,糾正了“中國沒有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論斷,水洞溝遺址也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水洞溝遺址因其特殊的石器技術,不同時期的人群變化,複雜的環境演化背景,成為中國北方乃至東亞地區最為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對解決東亞地區現代人起源、東西方文化與人群交流以及農業起源等一系列國際重大課題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1年,水洞溝遺址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2022年,水洞溝遺址成功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高星研究員説,水洞溝遺址考古發掘的百年曆程也是中國舊石器考古産生、發展、壯大的過程,見證了一代又一代舊石器考古學家孜孜不倦的探索之路。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數字化發掘流程,被其他地區多個發掘項目採用、借鑒,也為中國舊石器考古人才隊伍培養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一批又一批年輕學者從水洞溝走向全國,乃至世界。水洞溝遺址考古發掘工作一度被中國黃土研究之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東生院士稱為“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文藝復興”。

  寧夏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馬強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考古工作者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項目。新時代寧夏考古取得了顯著成就,靈武水洞溝遺址、青銅峽鴿子山遺址、彭陽姚河垣遺址、鹽池張家場城址、賀蘭蘇峪口磁窯址、固原開成安西王府遺址因其多樣的文化遺存和獨特的學術價值聞名于考古學界,對於深入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歷程,實證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具有重要意義。青銅峽鴿子山遺址和彭陽姚河垣遺址分別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新時代百項考古新發現”,彭陽姚河垣遺址和賀蘭蘇峪口磁窯址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靈武水洞溝遺址和西夏陵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此外,寧夏還依託重要的考古研究成果和系統的闡釋展示利用方式,建成西夏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水洞溝遺址也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立項。

  馬強站在考古人的角度,結合豐富的考古研究成果,為公眾復原了寧夏的歷史脈絡。他介紹説,寧夏考古是中國考古百年曆程的縮影,經過幾代寧夏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一系列重要的考古發現揭示了寧夏地區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猶如涓涓細流匯入中華文明的江河之中,也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為實證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做出了“寧夏貢獻”。

  張玉進副廳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圍繞水洞溝遺址發現100週年,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通過成果展示、學術交流、轉化利用、主題宣傳、文旅融合等方式,組織實施了27項系列活動。活動從2023年3月開始,將一直延續到今年年底。截至目前已開展16項,其他活動正在有序實施中。8月份前後將集中舉辦系列核心主題活動,8月10日至13日,將舉辦水洞溝遺址發現100週年國際學術會議,屆時,國內外知名考古專家、學者將齊聚寧夏,研討交流舊石器時代及寧夏考古研究成果。同時,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組織了開展寧夏“十大考古發現”評選推介、全區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推介、“尋找寧夏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評選推介等活動,還將出版一批考古研究成果,推出一批文物科普讀物。

  下一步,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將以水洞溝遺址發現100週年為新的起點,在全面加強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深化考古研究和價值挖掘、創新文物保護利用理念、推動文物活起來等方面持續發力,全面提升考古工作能力和水準,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馬明仁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