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春縣半坡鄉二甫新村——雲上村落日子甜
二甫新村新貌
夏日清晨,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半坡鄉二甫新村的濃霧久久未散,村莊掩映在雲海間,美不勝收。沿村內道路行走,萬壽菊、格桑花在道路兩旁競相開放;廣場上,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哈尼族和拉祜族群眾在這裡共同生活、共同發展,一起守護著祖國的邊境。
伴隨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的深入推進,一幅民族團結進步的邊境和美宜居鄉村圖景正徐徐展開。40多歲的哈尼族群眾李鬥才是位編織高手,從事鼓凳製作已有20餘年。“鼓凳是我們村的支柱産業,每年我都要製作400個以上,僅此一項年收入可達兩三萬元。”説話間,藤條在李鬥才手中上下翻飛,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一個鼓凳底座圓環。
2011年至2012年,哈尼族和拉祜族群眾攜手搬遷到二甫新村,他們在這裡和睦相處、相互學習、共同發展。
抓住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機遇,半坡鄉充分利用當地哈尼族群眾世代傳承的鼓凳製作技藝,探索出“黨組織+編織協會+農戶”産業發展模式,採取“幫扶金+獎補金”方式,投入20萬元滾動幫扶資金,扶持發展竹藤編織産業,為群眾增收致富拓寬新路。如今,鼓凳産業已成為二甫新村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産業興更要環境美。為了將二甫新村打造成邊境線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去年以來,當地大力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發動黨員群眾主動騰退建設用地45畝,拆除私搭亂建豬圈、烤房、柴棚等1800處,投工投勞5000余人次,建設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小庭院、小廣場6000余平方米,進一步提升了村莊的顏值。
2022年,二甫新村獲評雲南省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精品村,二甫村委會實現了“村村有産業、戶戶有家業”目標,人均年純收入達1.66萬元。(記者 饒勇 通訊員 李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