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全力建設山水之城 我市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強省會行動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甘肅省蘭州市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開展“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打好“生態牌”,走好“綠色路”,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強省會行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人居環境改善 市民幸福感不斷提升
“我們這兒以前是荒地,四處堆積著建築垃圾……現在成了小公園。”在南山路小遊園,一位市民對記者説。南山路小遊園以“梅蘭竹菊”為設計主題,種植有造型油松、雪松、雲杉、銀杏等各類園林植物,營造出春季芳香四溢、夏季綠蔭濃濃、秋季果實纍纍、冬季松樹常綠的植物景觀。
蘭州市以市民“看到綠、聞到香、觸到蔭”為出發點,持續打造精緻園林建設。新建了彭家坪都市文化休閒公園、金城公園二期、奧體中心公園等公園綠地,實施了雁灘公園、蘭州植物園提升改造工程,創建星級公園4座,三星級公園4座,建立了分佈均衡、功能完善、生態多樣的城市公園綠地系統,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12平方米,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86.2%,每10萬人擁有綜合公園1.10個。近三年,蘭州市還以各黃河大橋為節點,圍繞核心區20公里慢行健身步道循環圈,重點實施了蘭州市黃河兩岸河道健身步道項目,構建了串聯成網、標識齊全、功能完善的綠道網絡系統。
修復治理河道內濕地 打造黃河輔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南北兩山作為蘭州的生態屏障,城市的肺葉氧吧,一直都是蘭州市城市生態建設和園林綠化的重中之重。近年來蘭州市聚焦兩山生態修復,著力提升面山景觀,全面推進九州臺森林文化景區、大青山景區、大蘭山景區建設。實施城區面山區域及“省門第一道”沿線可視範圍內受損山體陡峭坡、鹽鹼坡治理,完成陡坡治理138處47.6萬平方米,打造了獨具特色的兩山生態景觀廊道,築牢了城市生態安全屏障。
夏日的南北濱河路猶如一幅美妙的山水長卷,移步換景,處處彰顯著蘭州人對黃河、對生活的熱愛。蘭州市積極發揮“黃河之濱也很美”名片效應,結合河道、健身步道建設,多效修復治理河道內濕地,打造黃河輔道。按照“增綠、添花、加彩”和“一公園一主題”的思路,充分挖掘蘭州市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底蘊,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對馬拉松公園、水車博覽園、市民公園等沿河公園綠地實施改造提升,精心打造了馬拉松公園馬鞭草紫色花海、百合公園百合花海、廉政公園霧化溪流、市民公園牡丹園和綠色公園月季園等一批花境、花海特色景觀,展現出黃河之濱“一點一景觀、一處一主題、一段一特色”的獨特魅力。
為子孫後代留下秀美生態空間
蘭州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結合正在開展的“三抓三促”行動,聚焦“擴綠”,把造林增綠作為改善環境的基礎工程,依託“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全域佈局推進植樹造林,精準施策提升植被蓋度,合理利用各類林草資源,讓大地增綠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不斷奪取美麗蘭州建設的新勝利。
截至目前,蘭州市“首季綠”完成營造林1.96萬畝,推進落實隴中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年底完成任務。推進退化草原生態修復3個項目、2.7萬畝,目前正在施工。完成全民義務植樹399.18萬株,佔年度任務的80.38%,年底完成全部任務。在鞏固園林城市建設成果方面,新增城市綠地26.9公頃、改造城市綠地31公頃。實施行道樹缺株斷檔和綠地斑禿裸露“清零”行動。南北兩山是城市生態建設和園林綠化的重中之重,2023年在重點區域範圍內,栽植各類苗木2.8萬株,完成綠化補植43.42萬平方米,種植草坪1.83萬平方米。
今後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蘭州市將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紮實推進隴中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重點區域生態綠化和重度退化草原修復工作:科學規劃和有序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同時分步、有序實施“十四五”期間15萬畝退化草原的修復工作。深入推進林長制工作,靠實細化工作責任制,全力保護林、草、濕、自然保護地以及野生動植物,綠地、古樹名木等資源,努力鞏固提升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讓蘭州的綠色景觀更美、城市更宜居、黃河之濱更靚麗,為子孫後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呂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