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長江成為安徽鮮明的文化標識
來源:安徽日報  |  2023-09-07 17:15:52

  日前,在京舉行的安徽招商座談會上,談及“長江過不過安徽”,不少北方人或意識不到安徽是長江流域省份,或以為“皖江”是長江的一條支江、支流,更別提外國友人對此的認識。不能不説,長江沒有成為安徽鮮明的文化標識,是極其遺憾的事情。

  滾滾長江,奔騰向海,造就了舉世聞名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作為長三角的一員,在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當前,安徽應打響長江這個安徽最鮮明的文化標識,擦亮長江這塊底蘊深厚的文化招牌,讓安徽與長江自信、開放、富庶、活力、生態、現代等文化意象緊密聯繫在一起。

  長江、淮河橫貫西東,安徽因而有“江淮大地”之稱。但在不少人心裏,把安徽與淮河聯繫起來較多,與長江聯繫起來較少。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幹流流經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由於“兩邊翹,中間低”的總體地勢,處於中游的淮河安徽段自古以來便飽受洪澇之害,也因此常與水患、貧窮、落後等意象相伴。因此,我們在保障淮河安瀾、加快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淮河的同時,應積極推動長江文化資源和長江的良好意象成為安徽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

  長江與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長江流經安徽416公里,並從安徽開始形成長江下游平原,這就是長江三角洲。安徽成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成員,安徽城市成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成員,在地緣上就是由此而來。目前,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這裡以佔全國4%的土地面積,聚集了全國1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24%的經濟總量。

  長江安徽段八百里,歷史文化厚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淩家灘遺址的發現將中華文明史至少提前到5300年前,還有銅陵的青銅、馬鞍山的鋼鐵、蕪湖的剪子、博望的刀以及“蕪湖鐵打姑孰畫”……有學者研究,長江安徽段流經吳楚文化交匯區、江淮文化區、皖南文化區、徽州文化區,對長江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有著重大和深刻影響。“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仙李白一生行遊四方,傳世1000余首佳作,僅在安徽就留下200余首。千百年來,在長江安徽段,眾多文人寫就膾炙人口的名篇。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在此開啟救亡圖存的探索,懷愛國心、立興國志、踐強國行,前赴後繼。這些都承載著長江流域民眾及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是長江文化的明珠、中華文明的瑰寶。

  目前,安徽是唯一被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同時覆蓋的省份,這是安徽發展的獨特優勢。用好長江這塊金字招牌,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對安徽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義。應積極整合沿江的歷史和文化資源,講好長江與安徽故事,把長江打造成安徽鮮明的文化符號和文化標識,讓開放進取的安徽意象更廣泛地深入人心。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砥礪與時俱進的長江品格,擴展開放包容的長江胸懷,長三角“上進生”安徽,把握國家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的“天時”,用好沿江近海、居中靠東、承南接北的“地利”,放大銳意進取、善作善為、共享機遇的“人和”,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一定能凝聚不斷突破的強大勢能,奏響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澎湃樂章。(安徽日報 吳量亮)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