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首批63個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雲南大理州劍川縣和麗江市永勝縣兩地擬入選,為雲南文化旅遊産業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再度注入“強心劑”和“催化劑”。
劍川縣以雲南文明之源、南詔石窟勝地、中國木雕之鄉、白族文化寶庫、滇西革命搖籃、生態旅遊樂土“六張名片”著稱。近年來,劍川縣緊緊圍繞“歷史文化名城樣板、文化産業發展示範區”的發展定位,立足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大力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加強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全力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歷史文化資源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擴大。
夜幕降臨後的劍川縣城 攝影 蘇金泉
劍川木雕作為雲南省特色文化産業發展重點培育業態,近年來在産品種類、産業形態、産品創新、古建築修建服務、市場拓展、産業規模等方面得到長足發展,産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走上了産業化發展道路。劍川木雕産業與鄉村文化旅遊産業實現了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已成為劍川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力量。
此外,劍川依託豐富的白族文化資源,以激活歷史文化資源、加快文旅産業要素聚集為重點,文化産業不斷與其他相關産業融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文化産業産品業態不斷豐富,為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川鎮萬畝荷塘 攝影 劉德祥
永勝縣堅持大力發展旅遊業和其他生産性服務業,促進“生活、生態、生産”三生同步,“一二三産”三産融合,“農文旅”三位一體,打造了以三川鎮翠湖村為代表的典型發展模式。其中,三川鎮“美麗三川”田園綜合體以“旅遊+農業+農戶”為建設模式,鼓勵農戶以土地、房屋等多種形式入股,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參與景區發展旅遊業和休閒農業,初步形成鄉村旅遊圈和多條鄉村旅遊帶,開發各類旅遊景點。
近年來,三川鎮在翠湖濕地打造以荷花為主的生態農業,種植蓮藕7000多畝,其中500多畝為觀賞性荷花。每年荷花盛開時,萬畝荷塘成了一道靚麗風景。同時,翠湖村還通過舉辦荷花節、荷花季等活動,加大翠湖生態觀光農業推介與宣傳,年平均接待遊客近15萬人次,提供荷花産業勞動力就業崗位800余個,實現旅遊觀光産值近1000萬元。(文 馬正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