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碧波,絲路帆影。
海南,作為古絲路重要的海上驛站,曾經見證了海上絲路的繁榮景象。
海南的海,區隔開大陸和島嶼,也聯通島嶼與世界。
這裡貨輪穿梭,航線密織。
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這裡正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戰略支點。
十年來,海南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自由貿易港建設有機聯動。
熱帶農業“熱” 交流合作忙
中午時分,不少人會買上一杯生椰拿鐵提提神。
在剛剛過去的夏天,新鮮椰子水、生椰拿鐵、芒果生打椰……這些現制椰飲成為一股風潮。
這些現制椰飲的原料椰子、咖啡、芒果,都是海南“拿手的”。
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是海南的主導産業之一,在相關技術研究上,海南走在前列。
胡椒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國際貿易量最大的香料之一,分佈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也是古絲路上重要的商貿品。
在海南萬寧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胡椒種植基地,科研人員正在觀察胡椒的長勢。胡椒在生長時需要經常施肥,為了節省人力成本,科研人員專門研發了一套胡椒機械化施肥的新設備,技術成熟後將在東南亞推廣。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楊建峰介紹説,在東南亞一些胡椒主産國,種植面積大,地勢相對平坦,更利於機械化的使用。
近年來,海南除了將先進的種植技術進行示範推廣,還在柬埔寨等國家建立胡椒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以科技為支撐,派出多名農業專家開展熱帶農業生産調研和技術指導,先後培訓了來自99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名學員,接收外國青年科學家來中國開展學習交流,同時還向亞非拉美及太平洋地區的20多個國家,成功推廣木薯、香蕉、油棕、沉香等作物的配套技術。
這幾天,在巴拿馬卡皮拉市,為期一個月的熱帶果樹種植與加工技術海外培訓班正在開課。授課的是來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6名專家,60位學員則來自巴拿馬農牧業發展部等相關部門。在當地一處芒果園裏,專家現場指導學員們如何修剪芒果樹。
巴拿馬學員佐妮亞學得格外認真,她告訴記者,在她的家鄉,芒果是比較重要的農産品,她希望學成後把技術應用到家鄉的芒果種植上。
農業合作,互惠互利。
除了開展農業技術的合作交流,中外企業間也在交往合作中實現了優勢互補、做大做強。
很多海南的企業,在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中,既幫助當地擴大農業生産、解決就業和增加收入,企業自己也有了更多穩定可靠的原材料來源。十年來,海南不斷推動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搭建中非熱帶農業合作平臺,加強與東盟等國家在農業領域的合作,建設“中國(海南)—柬埔寨”熱帶生態農業合作示範區等。
未來,海南將擴大農産品進口加工貿易合作,打造國際熱帶農産品流通重要通道,熱帶農業正成為海南的“熱産業”。
紮根洋浦港 揚帆闖市場
在海南洋浦港,不斷有運椰子的貨輪進港。
盛産椰子的海南,不能完全滿足國人“愛椰”的胃。
每年中國都會進口大量椰子,椰子也是洋浦港進口的主要水果。一顆小小的椰子,串連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海南從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口椰子37萬多噸。主要來自印度尼西亞、越南,這些椰子主要通過在海南的加工企業加工成椰子飲品、椰子糖、椰子粉等,還有一小部分直接進入市場。
你平時喝的椰子水,吃的椰子糖,很可能就是來自這裡。
洋浦港有著海南自貿港“樣板間”之稱,也是海南最大的貨運港。
最近,一家糧油公司新一批原輔料正通過遠洋貨輪運往洋浦港。
每個月該公司有兩艘貨輪來到洋浦港,這些貨輪的出發地包括很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口的原輔料在港口內加工成産品,然後銷往西南和西北以及華東地區。
這家企業負責人的辦公室就設在港內保稅區,企業把“根”直接紮在了洋浦港。
企業負責人表示,公司2021年當年投産産值是10個億,2022年就達到了25億,2023年1至6月份已有21億。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30%免關稅”這個政策,到現在已為企業減免了2億多關稅,去年一年就有9000多萬。
十年來,海南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有機聯動。在洋浦港,聚集著不少糧油、玉石等原材料進口、加工企業,他們在這裡將原材料加工成成品。有的出口國外,有的轉銷內地。之所以選擇落戶洋浦,除了國際航運的便捷外,企業能在這裡享受到海南自貿港優惠政策,以及便利高效的通關措施。大大節約了企業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十年來,洋浦港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越來越密切。
從洋浦港出發的國際航線,已經覆蓋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目前,洋浦港開通的內外貿航線達到43條。
洋浦港的建設發展還在繼續。
港區內,工人忙碌,機械不停運轉,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擴建工程正在建設,這裡將擴建兩個20萬噸級、1個15萬噸級的泊位,屆時能滿足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舶靠泊。
根據洋浦港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這裡的航線將突破60條,到2030年,航線突破100條,將逐步建成面向東盟、聯通世界的國際樞紐海港。
消費“熱島” 活力“熱島”
如今,來海南,買買買,成了不少人的選擇。
這個中秋國慶假期,海南免稅店優質的進口商品吸引遊客駐足挑選,結算櫃檯前排起長隊。
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持續火熱。假期期間,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銷售金額13.3億元,免稅購物人數17萬人次。
而今年在海南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匯聚6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3300個消費品牌。
“消博”+免稅,海南成為消費“熱島”。
區位+政策,也讓海南成為發展和投資的“熱島”。
海南省常務副省長巴特爾表示,十年來,海南深化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構建起以洋浦為中心,輻射太平洋、印度洋等海上航線網絡骨架,覆蓋歐洲、東北亞、東南亞、中亞等的“四小時、八小時飛行經濟圈”。
隨著自貿港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海南積極吸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夥伴走進來、支持本土企業走出去。目前,海南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已縮短到僅剩27項。今年1至8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海南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24.12%;海南新增境外投資備案項目49個,實際投資金額逐年遞增。
海南省常務副省長巴特爾表示,海南將全力以赴推動落實“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五個自由便利、一個安全有序流動(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為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不斷提高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準,有效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
(總臺記者 晏琴 陳晨 劉穎 侯非 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