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農田好“智慧”!海南推動南繁管理智慧化精細化
來源:海南日報  |  2023-10-16 15:47:44

  原標題:氣象感測器、無人機航拍、田間智慧巡檢機器人……我省推動南繁管理智慧化、精細化 這片農田好“智慧”

  10月15日,三亞坡田洋南繁服務站控溫育苗室內,空調溫度適宜。手握篩盤,田間管理員劉少坤正在仔細篩選著12種辣椒種子,為新一季南繁播種作準備。他的身旁,資深田間管理員趙顯峰正目不轉睛地盯著篩選的材料,隨時準備“搭把手”。

  在空調房裏進行南繁工作,對於幹了28年田間管理工作的趙顯峰來説,這是頭一次。

  “有了南繁服務站,工作條件好多了。”趙顯峰向海南日報記者細數新變化——下田回來在食堂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乾淨舒適的宿舍能短暫小憩,專業CRO(合同研究組織)服務及時解決農事煩難……

  對“南繁人”而言,最操心的莫過於地裏的農情。反復跑田裏看,不僅辛苦,而且容易有疏漏。建成投用的南繁服務站,解決了大家的難題。

  南繁高標準農田內,氣象感測器、土壤感測器、水體感測器、視頻監控等智慧設備24小時不停工作,實時傳回田內氣象、土壤、水質、蟲情等各項農業數據信息,趙顯峰只需輕點滑鼠,大屏上就會“蹦出”其所管理的321畝實驗田的最新情況。

  有了智慧助手,科研人員舒軍的工作也高效了不少。田間“大白”——田間智慧巡檢機器人不僅能自動巡檢,還能對作物的植株數等田間表型做出智慧分析。不止於此,多旋翼無人機航拍等一系列智慧化裝備,方便研究人員“一站式”實時了解育種材料的田間試驗情況,智慧灌溉系統“手動、定時、智慧”三種模式隨時切換,讓澆水成了省心事。

  “南繁基地分類管理分時使用智慧應用場景,通過打造集環境精準監測、數字化管理、智慧決策支持為一體的智慧化管理平臺,不但能提升南繁農田自動化、智慧化水準,還能減少10%-15%的勞動用工、降低15%-20%的用水和提升20%-25%的勞動效率。”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院長彭軍透露。

  目前,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多所入園高校和科研機構紛紛結合自身所需,建設南繁智慧化管理平臺。中國科學院321畝南繁基地聚焦氣象、土壤、水質等農情信息,開展全天候智慧監控;中國農業科學院578畝育種基地,重點智慧關注玉米、水稻的孢子監測、基地的蟲情和水質和土壤情況;中國農業大學262畝基地對風速風向、空氣溫濕度、田間小氣候重點做了智慧監測;南京農業大學287畝基地通過無人機低空作業、遙感、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對水稻、菊花的苗情、作物表型、作物品質等進行動態監測,實時獲取實驗數據。

  “今年南繁季,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已經建成投用南繁物聯網展示平臺,把多所入園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智慧化平臺數據實時整合、共享,實現對1500畝南繁農田的智慧化、精細化管理,科研人員在室內就能輕鬆獲取田間信息,科學謀劃農事活動。”南繁服務站工作人員劉洋説,三亞坡田洋南繁服務站、陵水安馬洋南繁服務站、樂東抱孔洋南繁服務站聚焦南繁矽谷“一體兩翼”發展,協同為南繁科技工作者提供智慧化、一站式科技服務。

  “有了貼心的南繁保障,我們的工作特別順手,期待地裏的300多份水稻材料能有新收穫,可以多培育出一些好品種。”再次踏上南繁土地,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後呂艷鵬幹勁更足。

  (海南日報記者 黃媛艷  見習記者 劉傑)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