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  |  2023-10-17 08:12:09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志同道合的國家與人民團結起來,為了人類共同珍視的價值而不斷努力。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共擔責任,共同守護著這條文明之路、綠色之路。美美與共,是人與人、國與國的美美與共,是人與自然的美美與共,是世界不同文明的美美與共。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當陽光灑在柬埔寨的金色大地,來自中國和柬埔寨的文物保護者們已經在忙碌了。一起修復柬埔寨王宮遺址,這是他們的共同目標。到柬埔寨十年,金昭宇團隊已經參與修復了兩座吳哥古寺。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文物保護工程師 金昭宇:吳哥古跡作為一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這個遺産不單單是柬埔寨人民的遺産,也是我們全體人類應該去保護的一個工作。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柬埔寨文物保護工作人員:我一直與中國團隊合作,我感到很開心,他們都很專業。

  聯合考古:古絲路又有新發現

  圍繞“一帶一路”倡議,中外聯合保護文物不斷推進。32家中國考古機構赴海外開展36項聯合考古項目,與40余家國外科研院所、博物館等建立了良好關係。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正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一帶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上,四件體現古絲綢之路上月氏和康居文化的雙耳壺、金帶勾等文物首次展出。它們是由西北大學聯合國內外近二十家機構成立的中亞聯合考古隊,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拉巴特遺址發現的。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西北大學教授 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王建新:關於月氏這一群人,只在中國文獻上有記載,第一支從東亞走向中亞的古代人群。

  美美與共:以交流合作增進了解認同

  十年來,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伊朗等中亞西亞國家共同發起成立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搭建了亞洲文化遺産領域首個國際合作機制。十年來,中國與文萊、柬埔寨、希臘、意大利、馬來西亞、俄羅斯及東盟等共同舉辦文化年、旅遊年,與共建國家互辦文物展、電影節、藝術節、圖書展、音樂節等活動及圖書廣播影視精品創作和互譯互播。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需要共同守護的,不只有燦若星河的人類文明,還有同樣珍貴的生態環境。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博士後 泰國留學生 蓮霧:你看這個就是龍腦香科植物,像這個種它是望天樹。因為全球溫度升高,影響生態,所以我們想保護它們,因為很多種現在都瀕危了。

  跨國合作: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乾旱,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植物的生存環境受到挑戰,一帶一路上針對它們的跨國研究和保護正在加緊進行。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博士 緬甸留學生 米婭:我們小組正在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我來自緬甸,坐在我前面的實驗夥伴來自菲律賓,還有一個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國際學生,還有一些中國學生。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博士 緬甸留學生 米婭:海棠溫室裏看到的所有植物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海棠,有非洲的,有美洲的,也有亞洲的。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從研究植物到琢磨昆蟲,再到保護亞洲象,目前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讀的61名國際學生,分別來自泰國、老撾、緬甸、尼泊爾等1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31人拿的是“一帶一路”相關獎學金。

  共擔責任:多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

  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研究,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實施“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計劃,與32個國家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與30多個發展中國家開展70余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培訓了120多個國家3000多人次的環境管理人員和專家學者。

聽説過月氏和康居文化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交流合作又有新發現→

  在迦納集裝箱碼頭工程項目建設期間,中國建立的“海龜孕育中心”,孵化放生上萬隻小海龜。 中孟科巴風電項目,幫助孟加拉國風電建設實現“零的突破”,並網發電後每年提供超過1.45億度綠色電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0萬噸。卡塔爾的公交車,80%是純電動公交車,都來自中國。中沙合作建設的沙特紅海新城,數千排光伏板整齊排列,24小時不間斷提供可再生能源。未來,這座未來之城的電力供應將100%來自清潔能源。

編輯:楊玉國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