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墨脫,是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通車。這條中國三代交通人和西藏軍民共同修建了52年的公路,創造了中國公路建設史上多個之最。
位於藏東南的墨脫縣,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核心地帶。這裡居住著門巴族、珞巴族、藏族等多民族人口。然而,擁有世界級美景的墨脫,卻有著世界級的地質災害和交通建設難題。
嘎隆拉隧道是墨脫公路最大的修建難點之一,2010年12月貫通,解決了墨脫公路的卡脖子工程。2013年10月31日,全長117公里的墨脫公路正式通車。2017年到2020年,國家又對國道559線波密至墨脫公路段進行整治改建。
通車十年來,在國家和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墨脫年均GDP增速超過11%。今年10月,西藏專項啟動墨脫公路提質改造工程。
立足生態優勢 茶旅融合助發展
這些天,正是墨脫縣萬畝高山有機茶園的秋茶採摘期,受益於高山雲霧和良好生態環境,這裡的茶葉十分走俏。然而,十年前,生活在大山中的墨脫人購買生活物資都基本以人背馬馱的方式。隨著墨脫公路的暢通,墨脫縣大力發展茶旅融合産業,走綠色發展之路,通過規劃,讓茶田變景點,民居變民宿。
總臺記者 李朕:在墨脫縣背崩鄉格林村的一處茶田中,茶農們穿梭在茶田中進行採茶,還可以聽到採茶機的轟鳴聲。只需要按動採茶機的按鈕,輕輕貼著茶樹推過,茶葉就被採摘下來了。
總臺記者 李朕:這裡的採茶為什麼在秋天進行呢?這是墨脫縣從去年開始的一種嘗試。當地的茶農介紹,春茶主要採摘的是茶葉的芽尖,而秋季採摘的多為茶樹的大葉片,可以用來製作磚茶。公路通了以後,引進很多區內外的企業成立公司,與當地合作,幫助大家把茶賣出去,市場的需求量也就提高了,所以大家開始探索採秋茶,進一步延伸了當地的茶産業。
總臺記者 李朕:因為採摘的是大葉片,所以對採摘的精細度要求相對較低,農戶們利用機械採摘可以提高採摘效率,降低生産成本,從而提高茶農的經濟效益。利用電動採茶機,每名茶農每天可採秋茶350多斤,比手工採摘可以多采200多斤。採摘下來的茶葉再經過剔除粗枝老葉,就可以用來制茶了。這裡的茶園由國家投資建設而成,村民包片分戶管理,茶葉也由茶廠直接收購。
茶葉銷路打開了,當地還積極引進企業為茶農提供技術支持,將收購點搬到了採摘現場。今年的秋茶採摘情況怎麼樣?
茶企工作人員 陳超:我們今年收購格林村的秋茶一萬多斤,收購整個背崩鄉的秋茶接近十萬斤,全年帶動老百姓的增收是三百多萬元。
總臺記者 李朕:墨脫的茶産業起步于2012年,最初的時候,全縣的種茶面積只有90畝。墨脫公路通車十年來,墨脫全縣種茶面積已經擴展到了1.92萬畝,全縣已建成了103個高山有機茶園,覆蓋了全縣所有的鄉鎮。除了採茶青、制茶葉,當地還不斷因地制宜探索茶旅融合發展。在茶園,不僅可以體驗到採茶樂趣,還可以觀賞南迦巴瓦峰、雅魯藏布江等景點。截至目前,今年已接待遊客量達到了3萬人次。
總臺記者 李朕:墨脫公路通車十年來,帶來的變化是隨處可見的。對於墨脫人來説,所有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路,路修好了,生活也就好了。大家可以自駕車輛往返在墨脫公路上,更多的支線道路也從墨脫縣城延伸至各個偏遠鄉村。無論是茶葉、竹編以及亞熱帶的水果等,這些來自峽谷大山之間的墨脫特色産品也經由墨脫公路走向外界。
林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墨脫縣委書記 符永波:今年以來,我們立足生態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做優做強墨脫特色農牧業,大力發展茶葉、蘭草和林下經濟等特色産業。同時我們抓住文旅融合這一重點,我們將把墨脫打造成美麗邊城、旅遊名縣、生態強縣。今年1至9月,我們縣的接待遊客人次超過34.8萬,老百姓的收入也隨之快速增長。
發展新機遇 90後夫妻深山種出火龍果
墨脫公路的建成,不僅給當地的茶旅融合産業帶來新氣象,也給亞熱帶經濟林果種植帶來新機遇。在墨脫縣德興鄉德興村,有一對90後的門巴族夫妻,2018年大學畢業回鄉後,瞄準了火龍果創業,成為墨脫縣第一家火龍果種植戶。
沿著雅魯藏布江,從墨脫縣城一路南行8公里,來到大山深處的德興鄉德興村。在水果種植基地,羅布次仁正忙著採摘今年第四批火龍果,準備送到縣城去賣。
墨脫縣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過去因為道路不通,本地市場供過於求,大檸檬、香蕉等水果成熟後很多都爛在地裏,往外銷售比較困難。2018年,羅布次仁大學畢業後,看到家鄉交通的變化,決定在網上自學種植火龍果。
後來,羅布次仁從林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到了大學生創業基金5萬元,在村裏種起火龍果,成為墨脫縣規範種植火龍果的第一人。從種下樹苗到開花結果,需要兩年漫長的等待。
2020年,羅布次仁和西繞措姆迎來了火龍果的第一個收穫季,種植面積也逐年增加。去年,夫妻倆又申請到政府民生實事扶持大學生資金30萬元,火龍果種植面積一次性增加了十多畝,達到23畝的面積。今年有6畝地可以結果採摘了,可收入4萬多元,這在墨脫公路通車前完全不敢想像。
今年年初,夫妻倆在墨脫縣城開了一家水果店,女兒李央米措也出生了。這幾天,店面正在重新裝修,西繞措姆則忙著通過微信朋友圈熱賣火龍果。
羅布次仁的妻子 西繞措姆:今年我們也弄了禮盒裝,上面有我們的商標。今年也有銷到林芝、波密、拉薩。路通了以後快遞也越來越快,一到兩天就能收到了,以前路不好的時候想都不能想。
採訪中,羅布次仁説,光自家的腰包鼓了還不夠,他還帶動全村人種植火龍果,免費把果苗送給村民,並教大家種植方法。今年,是羅布次仁和西繞措姆種植火龍果的第六個年頭,靠著一顆顆紅彤彤的果實,夫妻倆的日子越過越美。因為換了新品種,明年火龍果的産量將會更高。
羅布次仁的妻子 西繞措姆:明年我們的産量會比今年更多一些,我想著直播帶貨,讓更多的人知道墨脫也可以種火龍果,而且甜度跟口感非常不錯。
援藏教師:畫筆下的墨脫 感受新變化
墨脫公路通車十年,也讓峽谷深處的孩子們發現新天地。在墨脫縣中學,有一位來自廣東佛山的援藏教師,她教孩子們學美術、畫國畫,繪就家鄉美景。援藏期到了,這位老師卻留了下來。
十月底的一個週末,援藏老師溫立新又帶著孩子們背起畫板,來到了墨脫縣著名的旅遊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果果塘寫生。
墨脫縣位於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核心地帶,河流、湖泊、瀑布、森林、村莊,美不勝收,也是孩子們心中最美的景色。
墨脫縣中學九年級學生 次仁卓嘎:最美的就是果果塘。這裡是旅遊勝地,很多人來打卡。
溫立新是廣東佛山市的一位教師,從事美術教育三十多年。今年3月,她被委派到墨脫縣援藏半年,擔任墨脫縣中學副校長,並擔負起美術學科的教學任務。
援藏老師 溫立新:我感覺藝術是非常奇妙的,插上這樣一對非常美的翅膀,讓他們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曾經的墨脫縣中學,操場是土壩子,校舍簡陋。現在,足球、籃球、舞蹈、美術等,12個學生社團都有自己現代化的活動場地。今年暑假,溫老師還開設了陶藝課程,將“佛山秋色”非遺“紙撲”工藝與墨脫竹編非遺項目結合起來,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很快,半年的援藏期結束了,溫老師卻申請再待一段時間。
援藏老師 溫立新: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一個學生,他跟我講,老師你下個學期也在吧?你留下來的,對吧?我當時突然有一種感動。後來我就想,可以跟組織提出申請,看能不能留下來。因為我也非常喜歡墨脫這個地方,喜歡這邊的孩子。
兩個小時後,果果塘的寫生接近尾聲,同學們紛紛展示自己的畫作。同學們不僅用筆畫出家鄉美,也用心感受日新月異的發展,暢想未來的美好生活。
援藏老師 溫立新:通車以後,希望更多的孩子走出去,把更好的一些東西學好以後帶回來,把墨脫建設得更加好,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