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推動包容性多邊主義政策的一部分,與金磚合作機制相互呼應。二者共同推動國際替代性金融交易系統發展,促進貿易和基礎設施投資,助力打造全球金融安全網,創造更多的貿易和投資機會,有望為全球共贏的包容性多邊主義的發展指明方向。
作者:加亞·喬西
(Jaya Josie)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中非中心顧問
南非文達大學兼職教授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十年。十年間,“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連接了亞洲、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的150多個國家,覆蓋了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約佔全球GDP的40%。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和沿線國家的企業帶來了投資機會。根據復旦大學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的《2023年上半年中國“一帶一路”投資報告》,148個國家在2023年上半年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一帶一路”倡議投資項目103個,價值433億美元。從全球來看,十年來“一帶一路”投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大幅增長130%,其中建築合同增長了69%。在此等投資水準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已成為繼東南亞之後,“一帶一路”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
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包括900多個為期10年基礎設施項目,橫跨歐亞大陸、東南亞和中東,總價值高達1.3萬億美元。這些項目的資金將由中國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提供。
然而,一些國際媒體卻把“一帶一路”倡議描繪成是中國的“工具”,通過密切關注跨國和跨海洋運輸通道,來控制資源流動,進而推進自身的國際經濟議程。還有一种老生常談的説法是,中國的貸款協議本質上是在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製造“債務陷阱“。
事實上,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是其包容性多邊主義政策的一部分。眾所週知,許多西方和亞洲國家都是亞投行的成員。“金磚+”集團與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繫緊密,並且許多“一帶一路”國家本身就是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的成員國,這些國家與新開發銀行的其他成員國一樣,都受益於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
未來,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仍將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緩解機制。由此來看,它將對鞏固全球金融安全網起積極作用。
今年8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會上,金磚國家元首邀請另外六個新興經濟體國家在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集團。這一邀請基於金磚國家對包容性多邊主義的承諾,以及由最初五個成員國一致同意的一套原則、標準和程式。這些新成員來自非洲、拉美和中東,其中許多是“一帶一路”投資的受益國。
此外,金磚國家領導人還在會上決定,鼓勵金磚國家同其貿易夥伴在開展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時使用本幣。近日,據中國銀行消息,巴西和中國用各自的貨幣完成了一筆交易。
不論是“一帶一路”框架還是金磚合作機制,各成員國正共同致力於使用本幣進行金融交易,以應對使用國際清算系統SWIFT進行跨境支付可能受到限制的風險。中國已經推出了自己的SWIFT替代品——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這一舉措將促進交易雙方的本幣交易。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去年發佈了泛非支付結算系統(PAPSS),以促進非洲內部以當地貨幣進行貿易。俄羅斯也開發了“俄版SWIFT系統”——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
PAPSS、CIPS和SPFS將成為“一帶一路”和金磚國家內部使用本幣進行跨境支付的重要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和“金磚+”合作機制有望通過促進貿易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成為支持非洲自貿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為了加速這一進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承諾發行債券,並在“金磚+”成員國進行本幣融資為基礎設施項目籌集資金。在亞投行和上合組織內部也可以採取類似的做法。如果這一做法成為現實,那麼,“一帶一路”倡議和“金磚+”合作將為全球共贏的包容性多邊主義的發展指明方向。
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