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深度】猶太人控制了美國?他們在西方國家能量有多大?
來源:環球時報  |  2023-11-02 09:36:34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在本輪巴以衝突爆發後,儘管國內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此起彼伏,但美英法德等多名歐美國家領導人先後訪問以色列,對該國表示堅定支持。在這背後,既有國家層面的政治因素,也和這些國家內部猶太人巨大的影響力有關,甚至有“控制世界的是美國,而控制美國的則是猶太人”這一説法。誠然,猶太人在流浪了近2000年後不僅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還在文化、經濟等領域取得巨大成績,但不到1600萬人口的他們在各國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這種影響力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控制了美國”?

  “我不僅是以美國國務卿的身份來到你們面前,也是以猶太人的身份。”10月12日,到訪以色列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以國防部這樣説。6天后,年逾八十的美國總統拜登對戰時的以色列進行了訪問。拜登前腳剛走,英國首相蘇納克10月19日也抵達特拉維夫。在美國總統訪以之前,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在特拉維夫表示以色列的安全是柏林的“最高國家利益”。之後是10月21日訪問以色列的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和10月24日到訪特拉維夫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他們無一不表達對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支持。

  如果説上述歐美國家領導人是因為國家之間的關係支持以色列,體現的是以色列的國家影響力,那麼一些美國大學和企業的做法就顯示了猶太人在美國的“能量”有多大。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等媒體報道,本輪巴以衝突爆發後,美國一些大學生舉行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結果這些大學幕後的金主——猶太財團紛紛宣佈暫停對相關高校的資金支持,以此向學校和學生施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商法教授所羅門在《華爾街日報》上發文,呼籲企業不要雇用一些參加過親巴勒斯坦遊行的學生。因為哈佛大學3名學生簽署了一份譴責以色列政策的聲明,他們被溫斯頓和斯特朗律師事務所取消了工作機會。此外,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還暫停了旗下3名穆斯林主播的職務。

  在英國倫敦出版的《新阿拉伯人報》報道説,自以色列建國後,美國總是充當以色列“臺前或者幕後的支持者甚至守護者”,這與猶太人在全球的影響力、活動力和能量息息相關。要知道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力有多大,先看幾組數據。根據《以色列時報》2023年9月公佈的數據,2022年,全球猶太人口攀升至1570萬,其中約630萬住在美國,而720萬住在以色列。四川外國語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陳廣猛表示,從以色列1948年建國至2010年左右,美國的猶太人數量都多於以色列,這是猶太人在美國發揮影響力的重要基礎。

  在拜登政府內閣中,除副總統哈里斯以外共有24名成員,其中多人有猶太血統,包括財長耶倫、司法部長加蘭、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以及白宮辦公廳主任津茨。此外,美國代理常務副國務卿紐蘭以及前常務副國務卿舍曼、中央情報局副局長科恩、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等人也是猶太人。按照人口比例來計算,美國總人口約為3.3億,猶太人口占比不到2%,但在美國政府中擔任要職的比例遠超其人口比例。

  在經濟和金融領域,猶太人的影響力比政治領域更強。猶太人哈揚·所羅門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曾資助大陸軍,併為建設美國金融體系提供建議。美國的主要投資銀行和基金公司的創始人中有多位都是猶太人,例如高盛、貝萊德、花旗銀行等。更為重要的是,決定美國貨幣政策的美聯儲,也是在猶太銀行家保羅·沃伯格的推動下建立的。在美聯儲歷史上,有多位主席是猶太人,這既是猶太人在經濟學領域成就的體現,也顯示了這一族裔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力。猶太富豪通過大量捐款進入哈佛、耶魯等私立學校的董事會,在商界和學界都掌握著大量的話語權,進而決定著相關資源的分配。

  此外,猶太人幾乎掌控著美國輿論界。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中,《紐約時報》的董事長是猶太人,CNN的母公司華納兄弟探索的首席執行官(CEO)也是猶太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所屬母公司的決策者同樣是猶太人。

  在美國的航空航天、能源礦産、科技創新、醫療保健、旅遊餐飲等多個領域,猶太人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被世人所熟知的企業家包括但不限于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微軟前CEO史蒂夫·鮑爾默以及臉書母公司“元”的CEO馬克·扎克伯格等。引領人工智能浪潮的Open AI公司CEO山姆·阿爾特曼也是猶太人。服飾界的拉伕·勞倫、卡爾文·克萊因(CK創始人)、邁克爾·科爾斯(MK創始人),零售界的開市客、家得寶、梅西商場的聯合創始人都是猶太人。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政界,美國國會議員中猶太人的比例大約為9%,建立了以色列院外遊説集團這樣重要的政治勢力。同時,特朗普、克林頓等美國前總統都選擇與猶太人聯姻。特朗普還受其女婿庫什納的影響,推翻了“兩國方案”,推行向以色列一邊倒的對外政策。《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一項分析發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超過2600億美元的軍事和經濟援助。

  陳廣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猶太人“控制”美國的説法雖然有些誇大,但並非完全沒有根據。在民間,有“以色列是美國第五十一個州”的形象説法。從總體趨勢來看,猶太群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美國的外交決策。丁隆認為這一説法是一種誇大,美國歷屆政府總體上因為受猶太人影響而偏袒以色列,但並非對以色列院外遊説集團言聽計從,“如果真的猶太人説了算,那麼過去美國也不會成為巴以問題的調解員,也不會支持《奧斯陸協議》”。

  在英法德,其能量也不容小覷

  美國之外,猶太人在英國也擁有較大的話語權。對於這一輪巴以衝突究竟何時該啟動停火談判,英國內政部分管移民事務的國務大臣詹裏克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毫不猶豫地表示,英國此時並不要求停火。除去政府立場不談,這位近年來從商界轉向政壇發展的保守黨資深議員,其實就有猶太族裔背景。

  在英國,猶太人超過31萬,是全球第五大猶太人聚居地。猶太歷史學家泰勒曾表示,猶太人雖然只佔英國總人口的0.4%左右, 但如今卻佔據英國議會下院3%的議席,甚至當選過首相。在撒切爾夫人政府中擔任副首相的懷特勞曾有一句“名言”,至今在英國猶太社區被人津津樂道——英國政壇上,來自愛沙尼亞的猶太人,比英國伊頓公學畢業的人還要多。

  猶太人在英國商界也一樣有著深厚的影響力。早在2016年,有猶太背景的魯本兄弟就已經被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以超過131億英鎊的身價,評為英國首富,如今他們的身價已經超過243億英鎊,位列英國富豪榜前五。根據《猶太紀事報》2014年的統計,英國富豪榜百名排行中,猶太人佔到約20%,總財富超過670億英鎊。

  在德國,猶太人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這從一些德國媒體對本輪巴以衝突的報道中就可見一斑。翻開衝突以來的德國報刊,幾乎清一色的都是以色列人被哈馬斯襲擊的慘狀,而對以色列反擊加沙造成的更大傷亡卻很少提及,尤其是《圖片報》《世界報》等德國主流媒體,對於巴勒斯坦人的痛苦,它們連圖片也很少放出來,而且還每天攻擊巴勒斯坦相關組織。《以色列時報》今年9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生活著約12.5萬猶太人,是除以色列外猶太人第七多的國家。

  “德國媒體和政客受到美國政治和猶太人資本的影響很深。”多位德國政界和媒體界的資深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這樣説。像德國最大的媒體集團之一的阿克塞爾·施普林格集團就有猶太資本的背景。該集團擁有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圖片報》,以及《世界報》、世界電視頻道等媒體,還收購了美國“政治新聞網”。2021年,該集團的銷售額超過33.9億歐元。據德國《奧格斯堡彙報》報道,美國私募資本KKR集團是阿克塞爾·施普林格集團的第一大股東,而KKR的創始人亨利·克拉維斯和喬治·羅伯茨來自猶太家庭。KKR積極參與德國媒體領域活動,除了阿克塞爾·施普林格集團的股份外,還擁有德國最大私立電視集團之一Pro7Sat1的股份。

  在政治領域,德國《明鏡》週刊曾以“兩個協會希望如何影響德國中東政策”為題報道稱,有德國猶太人協會和親以色列協會在德國聯邦議院建立了一個密切的網絡,他們確保了德國聯邦議院2019年通過決議,對針對以色列的“抵制、撤資和制裁運動”説不。德國聯邦議院已于2018年通過了一項批評反猶主義的宣言。該媒體認為,這份宣言是德國“價值觀倡議”主席埃利奧·阿德勒的功勞。該組織成立於2018年,代表的是“德國猶太人的立場”。

  法國有大約44萬猶太人,是除以色列和美國外,猶太人最多的國家。法國猶太人協會的最高機構是法國猶太人機構代表理事會(CRIF),其首要官方任務是打擊反猶主義。“在其年度晚宴上,CRIF主席列舉了本年度記錄在案的反猶事件總數,告誡出席晚宴的政治精英們,後者則不敢進行反駁。”法國國際問題專家讓-弗朗索瓦·古隆表示,隨著反猶主義的衰落和對以色列政府政策的反感,CRIF 的主要議程是以法國“普遍存在的反猶主義”為幌子,成為以色列的駐法“第二大使”,致力於爭取法國對以色列的絕對支持。其他協會如國家反猶太主義警戒局和法國猶太學生聯合會,這兩個機構也都是以色列的狂熱支持者。

  面臨爭議

  陳廣猛表示,猶太人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力大小,除了一些國家外,通常與其所佔人口比重有較大關係。目前猶太人主要集中在以色列和美國這兩個國家,所以他們在猶太人人數較少的國家影響力有限。丁隆介紹稱,以色列建國後鼓勵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歸,伊拉克、伊朗、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亞等國的猶太人大批移民到以色列。在上述這些國家,猶太人作為少數族裔存在,社會地位並不高,並且隨著人口流出,猶太人在當地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猶太人在一些歐美國家的影響力,也讓他們面臨爭議。猶太人的非政府組織“反誹謗聯盟”此前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有39%的美國受訪者認為猶太人對以色列比對美國更忠誠,20%的人表示猶太人在美國“擁有太多權力”。民意調查機構益普索集團此前在法國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的人認為“猶太人擁有很大的權力”或“比普通法國人更富有”,41%的人認為“他們在媒體中的存在太多”。

  在此輪巴以衝突爆發後,歐美多國出現大量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示威,這讓猶太人面臨新一波輿論壓力。一些猶太團體也舉行活動,抗議以色列對加沙平民的攻擊,但反猶事件在一些歐美國家增多。10月26日,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在接受《多芬自由報》記者採訪時稱,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法國共發生719起反猶事件,已有398名涉事人員被捕。

  【環球時報駐法國、埃及、英國、德國、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尚凱元 黃培昭 紀雙城 昭東 鄭可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編輯:殷亮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