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于11月8日-10日召開,全球各界代表以“建設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圍繞網絡社會、數字社會和智慧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坦誠交流、積極探索。其間發佈的《發展負責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報告及共識文件》,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的標誌性成果。
本屆峰會召開前,世界互聯網大會于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上正式宣佈成立人工智能工作組,召集全球知名企業、專家學者搭建開放交流平臺,匯聚各方智慧,形成研究報告。經過數月努力,工作組于9日在烏鎮發佈了《發展負責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報告及共識文件》。這一文件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態勢、帶來的機遇和引發的風險,強調“生成式人工智能演進速度之快、賦能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以負責任的態度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不僅十分必要,也愈發緊迫,是事關人工智能乃至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命題”。文件總結梳理了全球努力和現有方案,並提出十條共識,勾勒了發展負責任人工智能的原則和方向,倡導發展人工智能必須“始終致力於增進人類福祉,堅持以人為本,推動人類經濟、社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浪潮兇猛,技術和應用可謂一日千里,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異軍突起,不斷衝破限制、超出想像、顛覆認知,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眾多新可能,通用人工智能曙光在即,智慧時代近在眼前。日前,OpenAI推出GPTs框架和配套的GPT Store,更是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戶開發使用人工智能的門檻,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對現實和數字空間的滲透、集成和融合。
與歷史上出現的新技術不同,人工智能的巨大威力有目共睹。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紅利顯而易見,通過大幅提升生産力,促使産業加速升級換代和深度賦能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有力帶動全球經濟增長,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步入快行道。人工智能推動社會治理逐步實現“智慧+”,人類在面對教育、醫療、養老、氣候變化等眾多挑戰和困境時,獲取了新工具和新方法。但同時,人們對人工智能技術風險的擔憂也在與日俱增。深度偽造、甚至自我生成內容造成虛假信息充斥,隱私、數據、知識産權面臨更多被侵犯的隱憂,人工智能技術自身可能存在的偏見、歧視、數據污染、被攻擊和無序擴散等造成的倫理失范問題,更有甚者,一些國家積極推進自主武器和智慧武器的研發和應用,甚至還把人工智能作為地緣政治競爭的工具。世界將因此變得日益難以預測,也日益脆弱。
確保人工智能成為發展利器,避免其淪為風險的源頭,是人類社會面臨的課題。全球各界為此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實踐,給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套上倫理和“韁繩”,防止它野蠻生長,使這一技術得以在安全可靠的軌道上發展。
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秉承發展和安全並重的原則,借鑒了相關治理方案的智慧,汲取了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經驗和成功做法,發佈《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倡議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統清晰地闡述了中國路徑和中國方案,倡導以人為本理念、智慧向善宗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原則,呼籲政府、社群、企業和用戶共商共建共享,通過對話與合作凝聚共識,構建開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機制,促進人工智能技術造福於人類。習近平主席在烏鎮峰會視頻致辭中提出,願同各方攜手落實《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促進人工智能安全發展,更是彰顯了中國作為人工智能大國的擔當。
今年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舉辦的第十年,回顧過往,中國順應技術發展大勢,站在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高度,提出了系列應對數字技術“雙刃劍”效應的方案和成果,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展望未來,在中國的引領和推動下,人類將更好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衝突、社會風險和倫理挑戰,點燃智慧文明之光,讓人工智能造福所有人。(唐嵐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