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優化完善監測網絡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日前,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優化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加快推進監測能力水準提升,協同推動減污、降碳、擴綠、增長,保障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省生態環境廳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祁連山生態保護和治理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為重點,統籌協調省市生態環境監測力量全面保障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在酒泉、張掖、金昌、武威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所涉區域科學增設水、氣、土壤、噪聲監測點位,補充完善自然保護區監測點位,系統支撐生態保護常態化監管。定期會同有關單位召開大氣、水環境品質會商會,分析研判現狀與變化趨勢,採取有效措施推動環境品質持續改善。配合相關市州大氣污染防治開展走航監測,採用日常走航+夜間巡查的方式排查相關問題,為精準治污提供技術支持。加強監測數據深度挖掘,橫向、縱向、全面聯動分析,及時、有力支撐環境管理與決策。指導完成全省大中型農田灌區、城市及農村黑臭水體水質監測工作,有效保障土壤品質。
甘肅省健全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品質監測網絡,加快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地面監測站建設,對祁連山地區生態系統開展全方位的“監測”和“體檢”;啟動隴南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地面監測站建設,全面摸清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片區生態環境品質狀況。建設完成天水、平涼、隴南跨界斷面及劉家峽水庫、九甸峽水庫重點飲用水源水質自動預警站,切實保障重點河流、跨界水體和重點飲用水源水質安全。補充完善全省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對部分市州地下水點位進行優化調整。
統籌推進全省監測能力建設,不斷強化監測的支撐、引領、服務作用。開展2023年第一輪生態環境監測實驗室能力驗證考核和2023年技術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工作,將全省執法人員新增納入持證上崗考核範圍,為環境執法提供技術保障。積極爭取國家黃河流域水生態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提升黃河干流水生態、生態品質、污染源和應急監測能力。
深化甘肅省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品質管理系統應用,初步形成“線上把脈診斷,線下核查督辦”的監管模式。建立完善碳監測評估體系,配置碳監測相關儀器設備,填平補齊碳監測基礎能力;組織開展碳監測網絡建設,在蘭州市和天水市開展碳監測自動預警站和背景站試點監測能力建設。深化水生態監測試點,配合保障生態環境部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試點工作;組織對黑河張掖段6個斷面、黃河流域8個斷面開展水生生物監測。深化智慧監測試點,積極銜接生態環境部,將省監測站納入13個省級試點單位,並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系統”和“沙塵立體綜合分析平臺”2個項目納入國家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為切實解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實現數據集成提供了有效保障。(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文潔 王君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