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在印尼駐外的瞬間
來源:新華社  |  2024-01-23 17:01:07

  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採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3年,他們踐行“四力”,從“一帶一路”的重點工程到沿著長江、黃河、長城進行深度調研;從巴以衝突的現場到進入剛剛發生政變的非洲國家;從北極圈裏“冰上絲綢之路”的重點項目到大灣區熱火朝天的基建工程;從神舟飛船的發射、回收到“中國天眼”的成果爆發和運行維護;從京津冀嚴重水害到積石山地震災區的生命救援;從世錦賽、亞運會、大運會的國際賽場到“村超”、“村BA”這樣的鄉土賽事;從接力守護烈士英靈半個多世紀的父與子到為殘障兒童免費送教上門的鄉村教師父女……

  他們凝固新聞的瞬間,記錄歷史。

  從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後的故事。希望他們的作品和講述,能帶給您希望與力量。

  在這個赤道附近的城市,我已經開始了駐外工作的第三個年頭。

  回想2023年在印度尼西亞度過的時光,我很難用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文字去概括,作為一名攝影記者,平日對於生活的記錄大多都被定格在一張張照片裏,濃縮成一個個瞬間。工作的習慣,也慢慢變成生活中的習慣,我漸漸開始喜歡用照片去記錄。

  漂泊在異國他鄉的歲月裏,一個個難忘的瞬間構成了我又一年的印尼駐外生活。

  時速350公里,飛馳的瞬間

  2023年,對於印度尼西亞來説,對於中國和印尼兩國關係而言,雅萬高鐵的正式開通運營絕對算是一件大事。

  2023年3月31日,雅萬高鐵全線軌道鋪設完成;5月22日,雅萬高鐵開始聯調聯試;10月17日,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歷經多年,中國和印尼合作建設“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雅萬高鐵終於落地生根。

  自2021年開始駐外以來,跟蹤報道雅萬高鐵建設幾乎成為了我工作中的“日常”。隨著雅萬高鐵開通運營,我往返于雅加達和萬隆的旅途,從3個多小時變成了40多分鐘,沿途的風景從時快時慢伴隨著的車流和車道兩旁的綠樹、城鎮、村莊,變成了另一番飛馳的景象。

  從開始聯調聯試起,在疾駛的雅萬高鐵列車上,記者們只能在部分車廂內採訪,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看到印尼同行們是如何用手中的相機、手機和攝像機“各顯神通”的。

  雅萬高鐵作為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産業鏈在海外落地項目,全線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最高運營時速350公里。對於這種速度感,想要用靜態的新聞照片來表現需要動動腦筋。

  幸運的是,許多前輩和同仁們的佳作正是我學習的對象。

  剛開始的聯調聯試階段,在行駛的雅萬高鐵綜合檢測列車上,我看到有工作人員在窗邊用一部手機全程拍攝另一部開著測速應用的手機,視頻的焦點對準測速應用裏不斷變換著的數字,視頻背景是窗外飛速掠過的風景,這給了我拍攝的靈感。

  在車廂裏來來回回尋找拍攝點位和角度,我看到了內容不斷滾動刷新的高鐵電子屏,想著如果能拍攝下顯示時速達到和超過350公里的電子屏,再結合照片中記者們在認真拍攝的動作,正好可以用畫面語言體現出雅萬高鐵的速度感。

  這個畫面也在後來不斷地被我捕捉,只不過,焦點每次都落在電子屏上,照片中的人物逐漸從記者變成了乘客。

  即使是在空間有限、看似施展不開的狹窄車廂內,我的拍攝也漸入佳境。

  雅萬高鐵開通運營後,列車開行和到站的時間更加精確。車廂之外,在雅萬高鐵沿線用相機和無人機拍攝列車飛馳也變得越來越高效。

  時速 350 公里,雅萬高鐵飛馳的瞬間,就這樣被定格在了我的照片裏。

  城市與鄉村,奔波的瞬間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有著17000多個島嶼的國家,東西跨度5500多公里,從大城市到小村莊,國民的居住環境也非常多樣化。居住在雅加達,平日裏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讓我應接不暇,時常出現的交通擁堵、偶爾出現的空氣污染,也讓我對大都市“又愛又恨”。

  當我乘著高鐵路過村鎮或是驅車前往鄉下,抑或去往爪哇島以外的島嶼出差時,都是給眼睛和大腦一個放鬆的機會。

  在弗洛勒斯島,一個叫做拉布安巴焦的小城,2023年5月舉辦了第42屆東盟峰會。距離雅加達近1500公里外的會場附近,50輛中國品牌五菱新能源車Air ev在拉布安巴焦的道路上穿梭,為參會代表團提供通勤服務,小巧的新能源車提供了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選擇。中國品牌新能源車正在以多元方式搶灘印尼市場。

  在蘇門答臘島,一個叫做德邦易勿剎的地方,有著3萬多公頃的種植園,每天能收穫約20萬個菠蘿,一眼望不到頭的土地上,即使用無人機升高遠眺,也仿佛探不到邊界,是名副其實的“菠蘿的海”。這裡種植的菠蘿,被加工成可供出口的菠蘿鮮果,被製作成菠蘿罐頭、果醬、濃縮果汁、雞尾酒等産品,出口到包括中國在內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印度尼西亞中加裏曼丹省卡普阿斯縣,棕櫚種植園工人一大早已經開始用特製的長手柄鏟刀採摘成熟的果實。隨後,工人將這些紅得油亮的棕櫚果裝上貨車,送往附近榨油工廠加工。2006年,中國企業聚龍集團在這裡投資建設棕櫚種植園,經過十多年的耕耘,聚龍集團在印尼已建設了11個棕櫚種植園、4座棕櫚油壓榨廠、2座棕仁壓榨廠等設施,國內的工作人員也相繼來到這裡駐外,為印尼農村發展助力。

  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中印尼兩國貿易往來頻繁密切。

  多少次往返于雅加達和其他城市,多少次來回于爪哇島和其他島嶼——都市與鄉村、高樓與山川、道路與田野,時間在旅途中慢慢流逝。

  多少個去往他鄉的瞬間,成為一種別樣的體驗,而穿插于平時的城市生活,看似奔波卻也是另一種收穫。

  行走在路上,感動的瞬間

  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每次出差我都要帶著沉甸甸的攝影器材和電腦,仿佛一個攝影器材搬運工,唯有如此才能心安。

  因為在外採訪,要做好隨時處理照片、傳送照片的準備。如果總是等著回到辦公室或者住處再處理,那麼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儘管和朋友開玩笑時,常把自己稱作“拍照機器”,但外出採訪時,我這臺“機器”也時常會被一些人和事打動。

  在雅萬高鐵開始聯調聯試後、正式開通運營前的一段時間裏,我多次前往雅萬高鐵車站拍攝,在忙碌之餘總能聽到車站正在進行調試的廣播裏播放的各類聲音。

  有次我在候車大廳結束了傳稿,正準備起身回程,突然廣播開始播放小提琴版的《我愛你中國》。聽到音樂的瞬間,我全身的雞皮疙瘩莫名地就起來了,仿佛自己正置身國內,不過是在北京周邊短途出差而已。

  既然已經完成了工作,索性看看車站的裝修佈置,聽聽這動聽的音樂。我想,播放這首曲子的工作人員應該也是一名中國人,這位工作人員應該和我一樣也很想家吧。

  除了和未曾謀面的人共鳴,從遇見的人那裏我也得到過真真切切的感動。

  雅萬高鐵即將開通運營前的一次蹲點拍攝,我和朋友在帕達拉朗車站附近操作無人機拍攝車站,在飛回途中無人機因電量不足失控墜落在了一棵大樹上。

  難辦的是,這棵大樹實在太高,無人機所在的位置大概有兩層樓高,且樹木枝幹較細不便於成年人往上攀爬。

  2023年9月30日,在印度尼西亞帕達拉朗,一名小朋友爬上大樹幫助記者撿拾失控墜落的無人機。

  正當我和朋友一籌莫展時,兩名路過的小朋友仿佛看出了我們的窘迫,他們一個拿來竹竿子、擼起袖子就往樹上爬,另一個在樹底下指點著方位,用不知哪找來的床單接應著,最終無人機“四肢健全”地回到了我的手裏。當我和朋友檢查完無人機情況後,發現兩名小朋友早已遠去,我們甚至連道謝都還沒來得及説出口。

  除了質樸的小朋友給予的感動,在日常工作中,得益於中國朋友和印尼同事的幫助,每每順利而高效地開展工作,打通各種溝通和聯絡的關卡,也讓在路上的我,一直充滿感激之情。

  充滿著許多難忘瞬間的2023年已經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策劃:蘭紅光

  統籌:武巍、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徐欽

  編輯:侯俊、楊純、金馬夢妮、郝建偉、尹棟遜

編輯:趙妍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