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少年們共赴一場星空之約
來源:新華網  |  2024-04-26 11:23:40

  原標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少年們共赴一場星空之約

  新華社蘭州4月24日(記者任延昕)從家鄉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乘坐火車跨越千里,11歲的張伊茹勒帶著一幅即將完成的畫作來到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她的畫作上,一枚火箭蓄勢待發,祥雲環繞四週,層疊的絢麗色彩記錄著女孩的期許與嚮往。

  這周,張伊茹勒將與來自甘肅、四川、內蒙古等地的少先隊員們一起,跟隨全國少工委組織的“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少先隊員與載人航天面對面活動,走進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尋訪體驗。

  在為期5天的活動中,孩子們將參觀東風航天城歷史展覽館,參加多堂科普課程及講座,與航天英模代表面對面交流。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臨近,他們還將現場觀看火箭發射。

【教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少年們共赴一場星空之約

4月22日,來自全國多地的少先隊員從蘭州西站啟程,搭乘火車駛向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華社發(朱雪超 攝)

  就在幾週前,張伊茹勒的繪畫作品作為第三屆“天宮畫展”的入選作品之一,隨天舟七號貨運飛船“飛”進了空間站,被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在軌展示。

  在電視螢幕上看到航天員唐勝傑展開了繪有自己作品的絲綢長卷,她也在自己心中種下了關於航天的小小的種子,“我的畫上了太空以後會發生什麼變化?畫紙和顏料會變得不一樣嗎?在太空中畫畫又會是怎樣的感受?”

【教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少年們共赴一場星空之約

4月22日,在開往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火車上,孩子們一起製作火箭手工。新華社發(朱雪超 攝)

  談起宇宙與航天的話題,這些孩子都懷揣著“十萬個為什麼”,有説不盡的興奮和問不完的問題。

  來自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克新民小學的馬英博在得知將要現場觀看火箭發射後,激動地蹦了起來。

  這名安靜內斂的12歲少年平日裏最喜歡閱讀科普書籍。他説,“我喜歡科學,探索未知、攻克未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後,馬英博全神貫注地聆聽每一堂航天科普課程,對火箭相關的知識格外感興趣。在他眼中,火箭是連接地球與宇宙的橋梁,它讓古代的神話故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傳説。

  “小時候我常聽嫦娥奔月的故事,如今神話已成為現實。航天員們正勇敢地邁向太空,探索更廣袤的宇宙。”他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了感悟。

【教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少年們共赴一場星空之約

圖為4月23日孩子們正在參加科普講座活動。新華社記者 任延昕 攝

  同樣懷著激動心情的還有來自四川省綿陽中學英才學校的五年級學生謝卓航。兩年前,他與同學結伴參加當地的創客大賽。他們耗時一週,查閱了大量資料,最終利用軟體編程製作出了長征系列火箭的模型。

  這次,他終於有機會見到實體火箭。置身巨大的發射基地中,他心潮澎湃,“這裡和我想像中的場景一模一樣,四週是遼闊無人的戈壁灘,空氣裏瀰漫著乾燥的氣息。”

【教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少年們共赴一場星空之約

4月23日,謝卓航在“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少先隊員與載人航天面對面活動的科普講座上發言。新華社發(朱雪超 攝)

  張伊茹勒帶了一盒36色的馬克筆,她想要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完成自己的新作品。謝卓航打算將新學到的火箭發射知識運用在日後的編程實踐中,馬英博也萌生了想要成為航天員的想法。

  內蒙古自治區少工委工作人員雷佳表示,青少年時期是提升科學素養、培養科學興趣的關鍵時期。“這次與載人航天近距離接觸的全新體驗將為孩子們日後的勵志之路增添助力。或許,他們中就將有未來航天事業的接班人。”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