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夏季,暑氣已在湖南升騰,多地氣溫逼近30℃,但在桂東縣漚江鎮秋裏村,涼風習習,氣溫宜人。
沿村道一路向上,行之所至,綠意滿目,翠綠農田星羅棋佈,一道道院墻與樹木溪流相映成趣,村民胡玉琴的“柳岸”民宿便坐落於此。
胡玉琴正在整理被褥 攝影 李芳森
臨近避暑旺季,胡玉琴正著手洗曬床單、被套,準備迎接下個月遠道而來的遊客。“雖然住在山裏,但我家也吃上了‘螃蟹’。”看著成排的民宿建築,胡玉琴憨厚地笑了笑,思緒也漸漸飄至2018年的初夏。
“姐,今天有對衡陽老夫妻來我店裏買東西和我説,這是他們在金洞村避暑的第三年哩……”彼時,遠在上海打工賣小菜的胡玉琴接到了堂弟的一通電話,多年在外從商的經歷,讓她敏銳察覺到了這背後蘊藏的商機。
在胡玉琴看來,離金洞村14公里外的家鄉秋裏村,平均氣溫23.6℃,也是夏季納涼的絕佳之地,和丈夫商討過後,兩人一拍即合:回桂東,開民宿!
自家房屋就是現成的民宿,但如何引客、運營又讓胡玉琴犯了難。“沒搞過民宿,剛開始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幹。”胡玉琴坦言。
機遇來自那對年過六旬的黃姓夫婦。作為“柳岸”民宿的首批入住顧客,在這生活的50多天裏,胡玉琴始終把她們當作家人一樣款待。“黃阿姨住在這裡很滿意,她還和我説,秋裏很涼快,飯菜很可口,而且有回家的歸屬感。”
雖然第一年收入僅有五千元,但對於胡玉琴來説,相比于在上海淩晨2點起床進貨,中午12點下班補覺,晝夜顛倒的日子,回鄉創業顯然是更好的選擇。“不僅如此,還能照顧家中老人和正在讀書的女兒。”
“首次創業雖小有成就,但也不能高興過頭,黃阿姨離開前也提了個意見,每層樓只有一個廁所,不方便。”胡玉琴夫妻一合計,就花了5萬餘元,在每間房都修建一間廁所。
次年,看到“柳岸”民宿硬體設施提升後,黃阿姨又吆喝上三五好友來此避暑。隨著這批客人在社交平臺發的一張張美圖,更多人認識了這個涼爽、美麗的村莊,以及胡玉琴家的民宿。不同於第一年的門可羅雀,“柳岸”民宿當年全部滿房,收入翻了不止一番。
嘗到了甜頭的夫妻倆,2020年又向當地政府提交了房屋擴建申請,將原本兩層樓高的鄉村住房增加到了三層,住宿房間也隨之增加了2間。
看著爆單的生意,胡玉琴夫妻倆對發展鄉村民宿也有了更大信心。2022年,胡玉琴咬牙向銀行貸款40萬,推出了第二家民宿——“花明”,“這是在我二哥的基地上建的,一共4層26間房。”
“每逢暑期,三十多間民宿間全部預訂一空。”如今,胡玉琴家的民宿年接待量超過5000人,來自長沙、廣州、深圳等地的遊客,為胡玉琴帶來了20萬元純利的年收入。“比貪黑起早掙得還多,而且一年裏三個季節都在休息。”胡玉琴心滿意足。
看著胡玉琴家的“花明”生活,村裏的人也跟著她的腳步,先後辦起了民宿,秋裏村也搖身一變成為民宿村。
群山環繞的秋裏村 供圖 桂東縣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秋裏村立足地理、生態優勢、因地制宜,創新發展森林康“氧”“居家式”精品民宿、農耕體驗等生態旅遊新業態。目前,全村共有民宿117家、床位3000余個,2023年,共接待遊客15萬人次,全村人均增收9000余元,成功入庫“湖南省鄉村旅遊精品民宿聚集區”。
身處“火爐”般的南方,桂東縣為何能成為避暑勝地?身體的每一個毛孔和呼吸,都能感受到答案:桂東縣地處湖南東南邊陲,平均海拔890米,讓其有了夏季平均23.6℃的天賜“涼”機,森林覆蓋率在82%以上,塑造了一個“天然氧吧”,因而吸引了許多遊客在此租房納涼。
桂東縣鄉村民宿的發展,除了佔據了天時地利外,也少不了當地政府的加持。
2022年,桂東縣人民政府印發《促進鄉村康養住宿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提出發展“康氧避暑”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截至2023年,該縣擁有民宿900余家,床位2.6萬張;民宿集中村6個,全縣共接待遊客人數265.0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0.2953億元。預計到2025年,全縣達到3萬張床位,鄉村康養産業産值達5億元。
雲霧繚繞的萬洋山 攝影 李芳森
今年的豐收季比往日來得更早。“都是從市裏面來萬洋山旅遊度假區看日落的年輕人,從這裡開車過去只要半小時。”因緊鄰景區,4月中下旬,胡玉琴的民宿便迎來了第一波遊客。
平均海拔1500米,地處湘南特色的“南風頂”氣候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鋪就了萬洋山旅遊度假區心曠神怡的綠色。據悉,該景區開發面積4510畝,是集避暑、康養、遊樂、文化體驗、運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康養旅遊度假區。
2023年,景區接待旅遊人數14萬人次,這也為胡玉琴乃至整個桂東民宿産業帶來更多隱藏顧客和發展機遇。(文 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