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式旅遊”讓遊客身心留下來
來源:青橙融媒  |  2024-05-27 16:36:28

“呼和浩特式旅遊”讓遊客身心留下來 

  舞蹈劇場《如見》演出現場

  當前,很多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只在本地觀看演出,而是“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演出經濟”的杠桿效應和溢出效應凸顯,成為社交媒體時代的城市新流量密碼。在“演出經濟”大火的時代背景下,近些年來,呼和浩特不斷豐富旅遊體驗感和增強自身品牌吸引力,著力打造“呼和浩特式旅遊”,讓遊客身心留下來。

  體味“呼和浩特式魅力”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而文旅消費則是近些年來消費增長的一項重要驅動力。今年以來,呼和浩特演唱會、音樂節等熱度飆升,拉動消費效果突出。呼和浩特地處中國華北地區、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是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輻射鄰近的多個省份,擁有龐大的市場潛力和消費需求。

  2023年,由市政府主辦,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承辦的2023 FEST TO GO 呼和浩特音樂節在大黑河軍文化樂園震撼上演,20余組國內外知名藝人打造超燃雙舞臺,呈現炙熱搖滾+嗨燃電音,讓青春更加熱烈,旨在把愛留在呼和浩特。2023年生態惱包音樂節、新華廣場首屆青島啤酒音樂節、2024年新華廣場跨年夜音樂節……各類演唱會、音樂節、舞臺劇輪番上演,一年之內就有百餘場音樂節、實景演出、音樂會、兒童劇、戲劇等連番登場,進一步印證了呼和浩特不是偏遠地帶,而是一個核心區、一個樞紐地帶。 “讓我一直難以忘記的是去年國慶節期間,在呼和浩特大召廣場上演的沉浸式街景演出《昭君和親》。那是一部從室內走上實景街頭的演出,通過演員沿通順門、塞上老街、牌樓廣場‘一線三點’的方式進行了‘共融’‘和親’‘歡騰’三幕主題演出。近一個半小時的演出,我和家人全程觀看,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感受昭君和親的過程,對‘ 昭君和親’這個古老遙遠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是一場特別的演出,也是一場對我來説印象深刻的演出,體驗感真的太好了。”青島遊客馬玥説。

  這個夏天,呼和浩特即將迎來一系列演唱會,各路音樂大咖齊聚一堂,為歌迷帶來一場場視聽盛宴。這不僅會讓呼和浩特的夜空歌聲繚繞,更為呼和浩特經濟發展帶來活力。

  感受“呼和浩特式誠意”

  以往,説起哪個城市要舉辦明星演唱會,或某個城市演出資源豐富等,人們往往會羨慕那個城市的居民有幸一飽耳福和眼福。而今,這些似乎都發生了變化:若對某個城市舉辦的演唱會或音樂節感興趣,或者想去看一場名角演出的京劇、相聲,毫不猶豫地追隨演出來一場想去就去的觀演,同時“順訪”一下那座城市,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旅遊方式。那麼,如何在遊客“順訪”過程中增加“ 親切感”就顯得非常重要。

  為了推動文旅經濟發展,讓旅遊經濟效益最大化,呼和浩特十分有“誠意”,將演唱會、音樂節與文旅項目結合。在剛剛過去不久的張傑演唱會期間,呼和浩特結合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旅遊日等在全市舉辦系列活動,並推出優惠活動,讓遊客感受到呼和浩特的滿滿誠意。

  張傑演唱會期間,呼和浩特地鐵連續兩天設立單程票免票通道,以方便歌迷乘坐。呼和浩特公交開闢多條路線,運送歌迷到城市各個方向。還推出了持演唱會門票遊部分景區的優惠政策,保證演唱會期間遊客體驗感。另外,城管、交管、市場監管、環衛、社區街道的各項服務保障工作都有序開展。

  “積極主動做好‘保姆式服務’,為外地觀眾提供貼心週到的服務,不僅能夠直接拉動當地經濟,打響城市知名度,還能夠樹立優質服務型政府的陽光形象,可以説是一舉多得。”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烏仁塔娜表示。

  打造“呼和浩特式品牌”

  一座城市的演出市場能否持續繁榮,有賴於內外兩方面的資源供給。外部的演出資源包括大型演唱會、音樂節以及專題性巡演,內部的演出資源則是指本土演藝隊伍及其創作的文藝作品。這兩方面演藝資源的有效供給都有賴於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有效管理。

  除了加強演藝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多類型多規格演出的硬體供給之外,近些年來,呼和浩特積極打造品牌活動,提升本土創作水準,增強演藝市場的持續“造血”功能,讓遊客惦記呼和浩特,記住呼和浩特。

  “《如見》演出非常成功,目前全國範圍內演出票已經售罄,可謂一票難求。”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宣傳部經理周祺曾表示。今年2月4日、2月5日,舞蹈劇場《如見》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也是繼2013年舞劇《馬可·波羅傳奇》後,我市推出的作品第二次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

  舞蹈劇場《如見》是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傾力打造的重點舞臺作品,以呼和浩特這座現代化城市的開放包容為底色,打破地域文化的局限,不囿于一時一事、一人一物、一局一域,以廣闊的視野、獨特的眼光、深邃的思想為創作初衷,探索現當代舞創作的全新境界,塑造國際視野的文化品牌。

  《如見》的演出話題一度登上“熱搜”,網友們紛紛關注這樣一部全新的藝術創作“新”在哪,對呼和浩特也有了更多的關注和認識。

  內部演出資源的培育和挖掘是政府提供寬鬆的創作環境和扶持政策,推進本土創作水準提升最好的結果。如今,呼和浩特不斷增強本地演藝市場的“造血”功能,源源不斷的作品供給也撐起了本地演出市場的繁榮。(記者 馬妍)

編輯:張國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