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至——多滋海南粽 何處風味香
來源:海南日報  |  2024-06-03 11:08:08

  原標題:又是一年端午至——多滋海南粽,何處風味香?

又是一年端午至——多滋海南粽 何處風味香_fororder_360截圖20240603061743101_s

又是一年端午至——多滋海南粽 何處風味香_fororder_p48_s

手繪/製圖/楊千懿

又是一年端午至——多滋海南粽 何處風味香_fororder_7326505_hnrbtp1_1717345926324_s

屯昌縣烏坡鎮芽石鋪村,村民在採摘粽葉。記者 李天平 攝

又是一年端午至——多滋海南粽 何處風味香_fororder_7326719_hnrbtp1_1717345888152_s

遊客在三亞千古情景區體驗包“野菠蘿粽”。記者 武威 攝

  端午將至,海南人的嘴也跟著忙碌起來,左吮一顆清甜的荔枝,右啃一口甘爽的西瓜,可口的夏日鮮緩解了酷暑帶來的焦灼。但令吃貨們魂牽夢繞的滋味,還離不開這一口海南粽子。

  鮮肉、蛋黃、雞肉、斑蘭、紅豆、瑤柱……在瓊島,各色的食材被包入粽葉,五彩斑斕的生活躍上舌尖。

  在海南,要問“粽味何處香?”對於這個問題,人們有著不同的答案。

  南北各不同

  海南傳統肉粽是心頭好

  夏的風,吹綠了蔥蘢枝丫,吹黃了茂盛稻田。瓊島的多處田洋裏,已是一片豐收盛景,水稻籽粒飽滿膨大,隨絲絲微風低垂搖曳。隨著新米上市,人們知道,又到了包粽子的時候。

  今日所稱的粽子,古人謂之“角黍”。作為五穀之一的黍,被食用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千百年來,端午食粽已是國人默認的傳統。

  瓊島雖不大,但從南到北,粽子的品種變化萬千。定安粽、三亞崖州粽、澄邁瑞溪粽、儋州洛基粽……從粽葉到餡料,再到包裹的形狀,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秘方和絕技,但公認的經典餡料組合莫過於豬肉和鹹鴨蛋黃。

  作為海南粽子之一,定安粽子早已聲名在外。每到端午時節,家家戶戶都要製作肉粽,浸洗粽葉、腌制大肉、包裹粽子,這才算過了節。

  定安粽子看似簡單,講究卻不少。“衣服”必須要用半老柊葉剪裁,草木清香才會在唇齒縈繞;“軀幹”得是富硒糯米,方能米香馥鬱、飽滿軟糯;而“內臟”必須要用富硒鹹鴨蛋和腌制過的定安黑豬肉做成,這是美味可口的關鍵。

  “捆定安粽子講究‘三橫三縱’,扎繩太松米餡易洩露,水易滲入粽中,導致口感不佳。扎繩太緊粽子外觀不好看。”對於定安人黃善梅來説,包粽子早已是手到擒來的手藝,在柊葉上鋪糯米,放上餡料,小心翼翼地捆上粽繩。一個個精巧的粽子成型後,還要經過柴火煮沸近10個小時,才可出鍋。

  如果説粽子是全國人民的端午記憶,那麼定安的粽子則飄香365天。究其原因,離不開“太好吃”三個字。

  剛出鍋時,粽子還是熱騰騰的,粽葉沁著潤澤的光芒,粽子口感軟乎濕潤,咬上一口,本地黑豬肉沁潤的油脂順著嘴角滴下,再沾上一點白糖,真正是錦上添花。

  除了常見的柊葉,瓊島各地的人們還喜歡就地取材,檳榔葉、露兜葉等特色包法,成就了海南肉粽的獨特風味。

  三亞崖州區城東村,村民黎鳳包起椰粽來得心應手,將長長的椰樹葉清洗乾淨,減去頭尾偏大和偏小部位,裁成半米長的長條,放入鍋中煮凈煮軟。包粽時,她將椰子葉裁好卷成橢圓狀,加入糯米、五花肉、蛋黃和一瓣大蒜,再將米和餡攏成長方體狀,最後用白色棉線橫向纏繞三段,打好活結便告完成。

  黎鳳喜歡用高壓鍋熬煮粽子,節能、快捷,約四五個小時粽子就熟了。然而經過蒸煮,椰樹的葉子並不軟塌變形,仍舊保持硬挺模樣,連同餡料內裏都挺闊得像塊金磚,嘗上一口,清爽適口,肥而不膩。

  “百味”亦適口

  多“滋”海南粽你嘗過幾種?

  在粽子界,綿延千年的甜鹹之爭從未停息。但包容開放的瓊島,這場唇槍舌戰並不絕對。人們不僅讚美豐腴肥美的鹹粽,也欣賞糖漿包裹的鹼水甜粽。

  在東方八所鎮,當地人更喜歡品嘗粽子裏的“野”味,他們摘來被稱為露兜的野菠蘿葉,將葉片去刺,入水煮上個把小時,撈起晾幹。露兜葉厚實,蒸煮過程中,粽子也不露餡,各種食材經烈火烹飪,與露兜葉葉香充分混合。

  除了粽葉有所不同,瓊島粽子江湖還有糯米、秈米、“斑蘭米”和“五色米”等諸多派別。

  在定安定城鎮,秈米粽也頗具人氣。這類粽子做法和糯米粽大同小異,唯一區別是,包粽子用的秈米得提前用水浸泡半日,直至飽脹、柔軟,淘至籮筐濾幹,再加入少許鹽、味精,充分攪拌,讓淡淡鹹鮮味滲入秈米中,提取出米的鮮香。

  最近幾年,在瓊海、萬寧等東部市縣,人們青睞用斑蘭葉汁液浸泡糯米,再用柊葉包住,推出海南粽新成員“斑蘭粽”。

  無獨有偶,在黎族苗族同胞聚集地區,人們用傳統工藝浸潤出五色米,包成粽子招待貴客。

  在五指山,苗族最傳統的粽子是船型粽。近年來,當地人創新將五色飯製作工藝和船型粽結合在一起,研製出了白、黑、藍、黃、紅五種顏色的“苗家五彩船型粽”。其中,白色來自糯米本身的顏色,紅、紫、黃、黑四色則由紅蘭草、黃姜、楓葉等天然植物萃取浸染而成。當地人相信五色粽不僅健康綠色,亦是送出一份祝福。

  除此之外,粽子的內餡也花樣百齣。靠海之處,人們自然喜好將海鮮放入粽子裏,螃蟹、魷魚、鹹魚、蝦米等林林總總都能在粽子裏驚艷亮相。

  千百年來,先民口中的“角黍”早已跳脫了原料和形態桎梏,加入螃蟹的和樂粽,用露兜葉包裹的東方粽,充滿清新風味的斑蘭粽子……隨著人們對時節和食材的探索越發豐富,瓊島到底能“長”出多少種粽子,還將有更多精彩的答案。

  百味亦適口,小小的粽子完美詮釋了海南人的兼收並蓄。會吃、愛吃的海南人從不局限于某一種特定的口味,看似對立的味道背後,尋求的是一種豐富而立體的平衡。

  食賞皆由心

  這場“粽”頭戲看點多

  海財經研究院于2023年發佈的《海南粽子産業熱力指數報告》表示,僅在2023年,海南粽子市場規模便達到約8.8億元,在新消費的浪潮下,消費結構的多層次與需求的多元化,粽子的節令屬性逐漸減弱,社交屬性與旅遊禮品等屬性越來越強。

  可食可賞,粽子不僅好吃,也有好玩的一面。

  最熱鬧,當然是賽龍舟。就連明代名賢丘濬看過那分秒必爭、驚心動魄的場景,都要感嘆一句:“龍舟擊浪去如飛,鼉鼓喧天槌欲破”。

  每年端午節,儋州、萬寧等地的賽龍舟活動熱鬧空前。在一些鄉村,製作龍舟是值得忙活一整年的大事。人們提前一年,張羅製作龍舟。

  與粽子捆綁的精彩,遠不止如此。海南人在粽子裏注入“田園夢”“鄉村夢”等各種內涵,端午詩會、瓊劇演出、漢服秀等文旅活動輪番上演,大力擦亮粽子品牌的同時,注入本地傳統文化特色。

  以粽為媒,海南展現富硒大米等粽子原材料的産地,依託特色生態景觀吸引遊客,設計粽子主題特色遊覽路線,串起萬畝田洋、民俗村莊等旅遊資源。

  粽子,還成就了瓊島青年們的創業夢。萬寧的“90後”趙應瓊,毅然辭去主持人的工作,回鄉創業,打響“趙西施”粽子品牌,讓家傳的粽子技術乘著漢服行銷等新潮形式,走入千家萬戶。

  而在母瑞山腳下,“墾三代”張天翼懷念母親手包粽的童年味道,以母親姓氏創辦“黃阿姨”品牌粽子,走進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讓國內外賓朋都一嘗海南粽子的美好滋味。

  粽子,這種落地生根、就地取材的平民美食,理應順應各地風土與人情,衍生出不同的形態與口味。與其糾結,到底海南粽子江湖裏誰是王者,不如敞開心扉與胃口,趁著端午走遍瓊島,用吃貨的博愛去品嘗海島美粽的多種風味。(記者 鄧鈺)

編輯:薛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