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以“文化·傳承”為主題的湖南非遺民間美術技藝作品展示暨美術教育實習成果展在湖南科技大學齊白石藝術館舉行。據悉,本次展覽共展出非遺傳承人作品214件,齊白石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的大學生作品377件,以及中小學生作品510件。
活動現場 攝影 曹菲
展覽現場,由湘潭江聲實驗學校製作的“傳承之樹”和“創新之樹”,牢牢吸引了觀展者的眼球;彩紙折疊、油紙傘、蠟染、扎染、皮影等,也引得眾人紛紛拍照打卡。
湘潭江聲實驗學校製作的“傳承之樹”和“創新之樹” 攝影 曹菲
孩子們製作的《好戲登場》 攝影 曹菲
湖南科技大學齊白石藝術館學生們做的創意扎染婚紗 攝影 曹菲
湖南科技大學齊白石藝術館學生們將蠟染與國風相結合 攝影 曹菲
湘潭紙影 攝影 曹菲
“非遺進校園,為孩子們感受優秀傳統文化、感知古老文化遺産的魅力打開了一扇窗。”活動現場,湖南科技大學齊白石藝術學院院長趙湘學表示,彰顯中國非遺的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深化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是非遺事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
5年前,一次突發奇想,趙湘學將非遺“火種”播撒于課堂。“每年我們都有大量學生要出去實習,那為什麼不讓他們在地方文化中尋找藝術靈感呢?”自2019年起,趙湘學便致力於把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産教育考察與教育實習有機結合,提高大、中、小學生對地方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與創新意識,通過藝術賦能非遺傳承。
5年後,這團星火燒得愈發旺盛,也照亮了非遺傳承之路。截至目前,湖南科技大學齊白石藝術學院師生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共走進湖南7所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近距離接觸、深層次了解中讀懂非遺。
“非遺美術如同一扇窗,為我打開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我不僅學會了技藝,更重要的是理解了每一種記憶背後所承載著的歷史與文化,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造力。這種體驗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激發了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和探索慾望。”談及學習的感悟時,瀏陽市新文學校學生代表劉靜青尚説道。
“我們要將這個活動長期舉辦下去,要越做越大,讓更多的人了解湖南非遺,讓我們的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能夠增強文化自信,主動地去接納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趙湘學看來,非遺進校園讓文化走到年輕人身邊,這無疑是一種雙贏。“當非遺與年輕人相遇,傳統就有了延續的希望;當年輕人擁抱非遺,優質文化也將助力青年成長。”趙湘學説。
隨後,湘潭紙影傳承人吳昇平、彩紙折疊傳承人賀桂華、石鼓油紙傘傳承人周漢宇、踏虎鑿花傳承人李鐵騎、苗畫傳承人梁德頌、蠟染扎染傳承人王曜向湖南科技大學齊白石藝術館捐贈了8件藝術精品,湖南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謝慧向捐贈者頒發捐贈收藏證書,並宣佈展覽開幕。據悉,該展覽將持續至9月3日。
開幕式結束後,88歲的湘潭紙影戲傳承人吳昇平還向眾人表演了《岳飛平金》,清脆的鑼鼓聲與嘹亮的戲腔在展廳回蕩,刻畫精細、色彩鮮艷的人物在此刻“活”了起來,湘潭紙影戲將經典歷史故事娓娓道來,贏得台下觀眾的陣陣掌聲。(文 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