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4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新聞發佈會。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智毅、天津市交通運輸委主任王志楠、天津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寇曉霜、濱海新區副區長楊玉建、天津港集團總裁焦廣軍出席發佈會並介紹2024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安排及籌備情況。
發佈會現場 供圖 天津市政府新聞辦
航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智毅介紹,天津市委、市政府將港産城融合發展作為全市高品質發展“十項行動”之一。2023年成功舉辦了首屆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併發出《天津倡議》。今年7月10日至13日,將在天津國家會展中心舉辦2024天津國際航運産業博覽會(簡稱航運展)。
據悉,本屆航運展將以“航通天下 運行未來——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港口、航運以及上下游關聯産業的世界500強企業、上市公司參展。展覽面積約5萬平方米,按專業領域劃分為國際港口、國際船東、港航裝備、國際貨代、航運服務、航運物流、航空貨運、航運商旅及港産城融合發展成就等9個主題展區,以實物、模型、圖文視頻、數字互動、沙盤演示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各領域的創新技術、先進裝備、品牌服務、實景應用、願景藍圖等。同時將舉辦開幕式、招商推介、集中簽約等多項專業性和群眾性活動。
王智毅介紹,目前,報名參展單位已超過400家,其中有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國家能源集團、西門子等世界500強企業19家;中鐵特貨、中創物流、瓦錫蘭等46家外資及上市公司;上海港、浙江海港、新加坡港等10家知名港口企業;同時還有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天津郵輪遊艇協會等18家行業協會。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作為今年航運展的主辦單位之一,天津市交通運輸委主任王志楠表示,市交通運輸委會同市商務局、濱海新區政府以及多家行業協會、天津港集團等單位正在全力以赴做好航運展籌備工作,目前已基本準備就緒。
本屆航運展十分注重市民群眾的參與互動,王志楠介紹,航運展專門設置了航運商旅展區,重點佈置冷鏈食品、跨境電商、遊艇帆船等貼近群眾生活的展覽內容。其中,東疆綜合保稅區將以“魅力五彩城、東疆海洋島”為主題,設置專門展區,集中呈現國家冷鏈骨幹物流基地“城市大冰箱”的發展成果,展銷日用品、休閒食品、凍品、水果、葡萄酒及飲料、美粧、孕嬰童産品和保健品等來自世界各國的百餘種進口商品,讓市民朋友真正體驗到“購全球、買全球、吃全球”的便利性。
港産城融合發展行動實施以來,天津市已經實現新增航運運力60萬載重噸,吸引了東方資産、福建國航等一批頭部航運企業來津。天津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寇曉霜介紹,今年以來,市投資促進局又陸續推動了天津天惠船務有限公司註冊、天津國能海運新能源船舶更新、荷蘭皇家孚寶集團與天津港保稅區合作開展綠色船舶燃料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天津港集團與五礦發展公司綠色爐料基地等一系列項目落地。
航運展期間,市投資促進局將組織“一對一”經貿洽談和集中簽約活動。其中,集中簽約活動將分為新增船舶運力、航運服務中心揭牌和港産城大廈入駐意向簽約、綠色港航、航運新質生産力、口岸商貿以及航運金融六個輪次,多維度、多層次展現天津航運發展成果。
濱海新區是港産城融合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濱海新區副區長楊玉建表示,2024年以來,濱海新區按照全市港産城融合發展行動2024年重點任務的安排部署,重點推進港産城融合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協同融合,充分發揮天津港的戰略功能,依託已經形成的主導産業優勢,做好國家的能源儲備基地、國家冷鏈骨幹物流基地、國家現代糧食物流(産業)示範園區等3大基地的文章,謀劃佈局國家戰略功能,著力發展海工裝備、能源領域等臨港實體産業。同時,濱海新區充分整合線上服務平臺,圍繞貨物的上下游和港航服務的各個主體,深化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軟功能,加快“口岸智慧港”建設,從利於市場需求出發,增強港口輻射能級和服務效能,助力打造港産城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京津冀是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之一,港口則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天津港集團總裁焦廣軍表示,天津港是國家的核心戰略資源、天津“一基地三區”的重要載體、首都北京的主要出海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服務“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陸海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現代化的國際航運樞紐,連續多年躋身世界港口前十強,在服務國家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作用。天津港與全球180多個國家的5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每月航班550余班,陸向擁有中蒙俄經濟走廊東端橋頭堡和三條大陸橋過境通道優勢。天津港積極發揮港口“硬核”優勢和樞紐作用,不斷拓展提升海陸輻射能級,努力打造京津冀高水準“海上門戶”。今年上半年,港口生産始終保持高位平穩運行,天津港集團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2.48億噸,同比增長3.1%;集裝箱吞吐量1188萬標箱,同比增長4.6%,貨物及集裝箱量持續穩步增長,為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下一步,天津港將充分發揮天津港的優勢和作用,著力提升港口支撐能力、運營服務能力,提升適港産業臨港經濟發展品質,提升港城發展能級,加力陸海雙向通道建設,做強航道上的京津冀。(文 張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