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和浩特:為草業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7-13 17:56:54

  由正在創建的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和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敕勒川國際草業大會將於7月在呼和浩特舉辦。大會以“匯聚全球智慧、共創草業未來”為主題,包含開幕式、四場平行交流會議以及草業全産業鏈成果交流展等內容。

內蒙古呼和浩特:為草業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

  夏日的敕勒川草原

  據介紹,近年來,呼和浩特在草業創新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呼和浩特高度重視鄉土草種的育種和優質牧草新品種的選育,為草業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得益於堅實的科技基礎和良好的産業化條件,目前草業已經全面覆蓋了全産業鏈的各個環節。從草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存,到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再到飼草的種植、加工與銷售,呼和浩特已經形成了完整、高效的産業鏈。

  種好草,保障畜牧業發展“口糧”。呼和浩特堅定實施“為養而種、種養結合”的戰略,大力推進飼草産業園區建設和規模化種植。目前,已在土默特左旗、和林格爾縣、托克托縣等地成功創建了多個大型飼草種植基地。飼草自給率超過80%,已經形成了“青貯玉米+苜蓿草+飼用燕麥”的三元供給模式。

  建好鏈,補強草業發展短板。呼和浩特以“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為目標,構建了強大的科研支撐體系。目前,呼和浩特已擁有20余個國家和自治區級的科研創新平臺,這些平臺為産業技術的突破與進步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匯聚了國內頂尖的種業企業,如在生態修復、草坪和觀賞草種子領域保持領先的供應商——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公司。此外,全國苜蓿草商和反芻動物飼料龍頭供應商優然牧業公司等知名企業也在呼和浩特紮根,共同推動全産業鏈的繁榮發展。

  育好種,打造草業發展“晶片”。呼和浩特匯聚了眾多草業科研力量,包括32家科研機構和85個科創團隊。通過核心技術攻關,成功培育出6個飼草新品種,並轉化了多個鄉土草新品種。同時,建立了國家林草種質資源庫內蒙古分庫等重要資源保護機構,形成了獨特的種質資源保存體系。此外,還開發了國內首款低成本、高通量的苜蓿液相晶片,構建了國際領先的苜蓿種質資源管理數據庫。

  優生態,構築堅固綠色屏障。自今年起,自治區全面推進三北工程六期建設和黃河幾字灣攻堅戰,呼和浩特市9個旗縣區,均被納入自治區三北工程六期實施範圍,以實際行動,為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貢獻首府力量。此外,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理念,深入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同時,成功創建了8個國家森林村莊、2個自治區級示範縣、332個自治區級示範村,全市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1.2%。

  敕勒川草原的生態修復實踐,為退化草原治理提供樣板示範。十年前的敕勒川草原,砂石裸露、風沙肆虐。2012年起,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進下,蒙草採用“人工干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近自然修復方案,從千畝試驗開始,如今共修復面積3萬餘畝。多種植物、動物陸續回歸,草原恢復自愈力,實現了生態的可持續性。修復後的敕勒川草原乾草産量、固碳量、釋氧量均提高近12倍之多,已然成為“美麗青城”的“天然氧吧”。蒙草30年來聚焦草種、草原、草産業,以指導應用推廣為目標,在不同生態類型區設立18個專項種業研究院,現在所在地就是中國北方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研究基地,是一個集特色種業保育繁推一體化應用研究、生態保護與修復科研試驗、生物多樣性實踐于一體的科研中心。

內蒙古呼和浩特:為草業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

  夏日的敕勒川草原

  草原修復、礦山治理、防沙治沙不是單純的復綠,更要為農牧民良好的生産生活提供支持,呼和浩特因地制宜選用優質牧草草種配置,既修復生態也為草牧業發展提供保障。此外,呼和浩特推廣家庭牧場體系,通過合作社聯動,帶動周邊近千余戶牧民參與草原修復,在內蒙古東中西部佈局建設原種田、良繁田、飼草田近25萬畝,打造“牧草全産業鏈”,建立草種規模化生産體系。

  本次敕勒川國際草業大會的召開,將為相關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提供寶貴機會。呼和浩特未來將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人才為根本、産學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的現代草業體系,為草業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文/圖 張雲飛)

編輯:張國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