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剛開啟暑期生活的滁州學院蒲公英支教團10名隊員,冒雨前往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毛尖山鄉板舍村,開展為期20天的暑期支教活動。
滁州學院10名學生在指導老師帶領下開展為期20天的支教活動 攝影 金小敏
滁州學院蒲公英支教團臨時黨支部召開第一次會議 攝影 金小敏
經過長達5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支教團克服了盤山公路的蜿蜒曲折,終於在夜幕降臨之際抵達了板舍村。村口,早已等候多時的家長和孩子們用熱切的目光和溫暖的笑容迎接了支教隊員們的到來。簡單的問候之後,支教隊員們一一與家長和孩子們見面,並立即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支教準備工作中。
自2003年起,滁州學院的學生們便與板舍村結下了不解之緣,連續11年紮根大別山深處,用知識和愛心點亮了山區兒童的希望之光。11年來,已有超過140名大學生支教隊員秉承“傳遞知識,點亮希望”的宗旨,分散住進大山深處的家庭,為留守兒童提供課業輔導、素質拓展和心理關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滁州學院支教隊員為學生講授計算機與網絡有關知識 攝影 楊建民
2024年的支教活動,支教團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還特別增設了法治教育、信息素養教育、普通話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專題課程,旨在全面提升山區兒童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支教團還注重自身建設,通過紅色尋訪的黨日活動和深入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的調研,不斷提升支教隊員的思想政治水準和實踐能力。
滁州學院蒲公英支教團師生參觀大別山烈士紀念館 攝影 楊建民
滁州學院蒲公英支教團臨時黨支部組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攝影 楊建民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的支教團隊伍中,學生黨員成為了中堅力量。10名支教隊員中有4名是共産黨員,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其中,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的高雨婷和教育科學學院的郭倩菁是2023年支教活動的優秀隊員,回校後光榮入黨,2024年又主動報名參加了支教活動。她們表示,支教經歷讓她們深受震撼和洗禮,作為共産黨員和新時代大學生,她們更加明白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希望通過支教活動幫助更多的山區孩子實現夢想。
滁州學院蒲公英支教團的支教活動不僅為山區兒童帶去了知識和希望,更為他們種下了紅色基因的種子。支教隊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用自己的微薄之光把愛和希望散作滿天的星星,照亮了山區兒童的未來之路。(文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