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與非洲,跨越萬里的雙向奔赴
來源:新湖南  |  2024-07-24 11:43:16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嫻 楊斯涵 段涵敏

  在肯尼亞的海岸,漁船滿載而歸,捕撈到的野生鳀魚將被送往湘企在當地開設的食品廠進行加工,然後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成為消費者手中的美味零食。

  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的街頭,上百輛“湖南造”純電動公交大巴載客運營,跑出一道“綠色”風景線。

  湖南與非洲,相隔萬里,卻擋不住雙向奔赴的熱情與腳步。

  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引領下,湘非經貿往來持續升溫,人文、醫療等領域交流日益密切,務實合作結出纍纍碩果。

  打開窗口,湘非經貿合作裝上“加速器”

湖南與非洲,跨越萬里的雙向奔赴_fororder_1

  7月18日,400枝來自肯尼亞的新鮮玫瑰乘機抵達長沙黃花機場。當天,這批鮮花以轉口貿易方式,經長沙黃花綜保區出口至烏茲別克斯坦,這是全國首例非洲鮮花轉口貿易。

  非洲鮮花品種多、花期長,在中國有市場。而長沙對非洲有航線優勢,僅需13個小時,肯尼亞鮮花就能依託日益頻繁的中肯直飛航線從內羅畢“速達”長沙。今年5月,湖南璽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肯尼亞多家農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擴大鮮花進口量。

  當天上午,這批鮮花通過長沙黃花機場海關的“綠色通道”,從進口申報到完成出口報關放行,用時不到2個小時。“我們從非洲農場直採的鮮花,過去一直採取一般貿易的形式內銷全國。這次大膽嘗試轉口貿易,希望將更多的非洲鮮花銷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加速企業對非業務的拓展。”湖南璽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梓楠介紹。

  如果説,一千多年前,載有5萬多件長沙窯瓷器的“黑石號”,留下湘非往來最早的痕跡。今時今日,跨越山海,湘非經貿開啟合作新篇章。

  2019年,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落戶湖南長沙。這一盛會現已舉辦三屆,各方簽約合作項目336個、金額533億美元,成為中國地方對非經貿合作的新窗口。

  2020年,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是湖南自貿試驗區三大戰略任務之一。

  兩大國家級對非經貿合作平臺,為湘非經貿合作裝上“加速器”。

  肯尼亞當地時間5月9日,作為中非經貿博覽會走進非洲系列活動之一,中國-非洲投資貿易促進合作交流會在內羅畢舉行。會上,肯中經貿孵化園二期項目、坦桑尼亞農業合作項目等10組企業進行貿易簽約。

  廣袤非洲大地上,湖南的雜交水稻、蔬菜種子在田野上落地生根,“湘字號”建築企業、工程機械産品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大展身手。敢闖敢幹的湖南人,在非洲開辦電商、建起工廠,不斷開拓新的合作機遇。

  萬里之外,新的中非合作故事在精彩上演。6月13日,非洲經貿總部大廈在長沙啟動使用,總面積超10萬平方米,集辦公、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短短時間裏,30余家對非經貿合作企業和商協會組織入駐項目一期。入駐企業中國通訊多媒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耀元充滿信心地説,中非經貿合作有巨大潛力和無限生機,集團未來三年對非貿易預計不低於20億元。

  人才培育,為非洲發展插上“隱形的翅膀”

湖南與非洲,跨越萬里的雙向奔赴_fororder_2

  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培養合作成為中非合作的亮點之一。

  充分發揮礦業工程、冶金工程等一流學科優勢,以合作研發項目、國家級科研平臺、創新引智基地為載體,為贊比亞、剛果(金)、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國家培養本土高級專業人才……今年5月,中南大學入選50所“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計劃”中方成員高校,為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湖南大學、湘潭大學等高校也同時入選“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計劃”中方成員高校,將為當地支柱性産業提供高層次人才支撐。

  2017年,來自喀麥隆的留學生喬治來到中國,在湖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農業機械專業先後攻讀碩士、博士,在農業機械研究領域越鑽越深。他告訴記者,喀麥隆農機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市場渠道不暢通,制約了農業機械化水準的提高。他夢想能夠把中國小型農機推廣到喀麥隆,“我要做中國和喀麥隆農機技術合作和貿易交流的實踐者”。

  為助力非洲培養更多本土技術技能型人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在布基納法索建設魯班工坊,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在贊比亞建設魯班工坊,服務國際産能合作,促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均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魯班工坊運營項目。

  中南大學和剛果(金)外交學院共同舉辦剛果(金)外交學院孔子學院,湘潭大學和烏干達共同舉辦烏干達麥克雷雷大學孔子學院,長沙理工大學和利比裡亞共同舉辦利比裡亞大學孔子學院,湖南城市學院和迦納共同舉辦迦納海岸角大學孔子學院,為當地人民提供了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機會,推動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發展。

  生命守護,架起一座座友誼橋梁

  當地時間7月3日中午,中國(湖南)第25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婦科副主任醫師李虎成接診一位“停經腹痛伴陰道流血”的女性患者,迅速識別出患者患有宮外孕伴大出血。經援塞醫療隊多學科聯合,僅40分鐘實施成功救治。

  自1973年向塞拉利昂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以來,湖南援非醫療衛生合作已經走過51年。湖南迄今累計向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韋派出醫療隊員57批709人次,救治患者約100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30萬餘臺。

  一代又一代援外醫療隊隊員牢記黨和祖國的重托,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全心全意為受援國人民服務,創造了當地醫療史上的多項“第一”,填補了多項醫療技術空白,促進了受援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人民健康水準提高。

  援外醫療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和工作機制。2020年12月8日,中塞兩國衛生部門簽署對口醫院合作機制意向書,確定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與中塞友好醫院建立對口醫院合作機制。雙方通過經驗分享、遠程會診、學習交流、人才培養、派遣抗疫專家等形式開展合作。湖南省人民醫院與津巴布韋帕瑞仁雅塔瓦醫院建立對口合作機制,推動對口醫院共建呼吸與危重症1個重點專科和遠程醫學、技能培訓2個平臺。

  中國醫療隊既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是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他們獲得當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讚譽,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橋梁。

編輯:周雨晴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