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的綠色變革
來源:內蒙古日報  |  2024-08-15 11:11:06

內蒙古的綠色變革_fororder_3547995_wt_1723655224387_s

內蒙古烏蘭毛都草原風光(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

  內蒙古越來越綠了。

  這綠,不只是視覺上的色彩變化,更是一場根植于發展方式的變革帶來的深遠影響。

  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今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主題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部署;8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系統部署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我國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和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戰略部署,也是正在中國大地上進行的生動實踐。在內蒙古,這場實踐在不斷推進。

  發展理念生態優先——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從源頭推動綠色轉型

  理念引領變革,發展方式的轉變,首先是發展理念的轉變。

  “今後不再上了?”“不再上了!全盟六成以上區域都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範圍了。”“留在那兒,子孫後代可以用。”習近平總書記頷首讚許。

  4年前全國兩會上的這場對話,讓人記憶深刻。

  要生態還是要經濟?錫林郭勒盟早已拿出實際行動:2018年至今,全盟相繼登出退出各類自然保護區內歷史遺留採礦權73個、探礦權77個,清理過期且不符合延續條件採礦權118個,關閉退出小型礦山企業180家,草原逐漸恢復往日青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係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並高瞻遠矚為內蒙古謀劃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當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出現矛盾時,要毫不猶豫把生態環境挺在前頭。”“堅決不幹為了‘仨瓜倆棗’損害長遠利益、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事情。”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已成共識——

  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全區87%的面積劃入限制開發區域,50%以上的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從源頭上杜絕不合理開發建設活動。完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設置綠色門檻,嚴格執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將污染企業拒之門外。

  以零容忍的態度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在全國率先開展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實施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對中央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式、銷號式、問責式整改。實施自然資源資産離任(任中)審計,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一追到底。

  以久久為功的行動修復生態環境創傷。科學推進國土綠化,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推動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攻堅、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推動礦山修復,撫平大地的“瘡疤”。

  從大興安嶺率先“挂斧停鋸”到清理整頓不符合綠色標準的礦山,從廣袤草原“帶薪休假”到生態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內蒙古擺脫路徑依賴,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走好新路子。

  産業結構綠色重塑——先“立”後“破”,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

  推動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關鍵在産業。

  烏蘭察布市全面實施“三個一批”和“五化改造”行動,實現鐵合金産業由“黑”到“綠”的華麗變身。2023年,烏蘭察布市鐵合金行業完成産量953萬噸,佔全國産量的27%,能效標杆值以上産能比例超過30%以上,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內蒙古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先“立”後“破”加速産業結構調整,大力培育以綠色低碳為特徵的新質生産力,全力以赴打造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品質效益高的綠色生産體系。

  破“舊”,降低産業“含碳量”,增加發展“含綠量”。堅決淘汰落後和過剩産能,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同時,支持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節能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推動産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

  立“新”,增加産業“含新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精心打造了8大産業集群和16條重要産業鏈,集中打造風電、光伏、氫能、儲能四個千億級産業集群,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甲醇和烯烴、煤基新材料……在鄂爾多斯,煤炭搖身變為多種高附加值産品;在赤峰市,維拉斯托鋰多金屬礦依託新技術規劃7個延鏈補鏈項目,將“世界級儲量”打造成千億級産業;包頭建成國內最完整的稀土産業鏈條和産業體系,稀土原材料就地轉化率達到70%以上;呼和浩特開闢綠色算力新賽道,成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標杆……轉型後的傳統産業成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硬脊梁”,培育打造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

  據初步測算,2021至2023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後,全區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2.5%,以年均1.5%的化石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1%的GDP增速,統籌節能降碳和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節流”“開源”並舉,走節本增效促轉型發展之路

  內蒙古資源富集,但沒有一點是多餘的,都是不能浪費的。

  牢固樹立“節約就是增長、減損就是增産、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産業安全的前提下,內蒙古把資源節約集約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節流”和“開源”並舉,走好節本增效促轉型發展之路。

  “節流”,實施嚴格資源管理,減少資源浪費。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切實讓每一份資源和每一分錢都發揮出最大效益;全面加強能、水、糧、地、礦、材等各領域節約,持續深化“五個大起底”行動,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

  “開源”,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挖掘資源潛力。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推動能源、水、礦産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工業固廢、工業廢水等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循環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在呼和浩特市,城市污水經過處理成為再生水,水質達到優於一級A標準,廣泛用於城市供熱、景觀河道、園林綠化、工業企業、青城驛站;在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工業固廢粉煤灰,變成了生産建築陶瓷的原料;“五個大起底”行動,盤活閒置土地、讓趴在賬上的資金“轉起來”、讓休眠的項目“活起來”;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首次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河套灌區“大水漫灌”問題取得積極進展,灌區秋澆水量較常年減少45%……“變廢為寶”“吃幹榨盡”,資源利用更高效,産業發展更綠色。

  與此同時,“光碟”行動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實際行動,綠色消費、低碳出行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綠色低碳循環理念深入人心。

  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典型的能源與資源型地區,內蒙古的綠色變革,正在行動中鋪展開來。(記者 霍曉慶 實習生 吳宜桐)

編輯:張國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