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蕪湖市民政局獲悉,近年來,蕪湖全力打造統籌銜接、分層分類、精準高效的綜合救助格局,社會救助“一網通辦”平臺初步建成。2024年以來,全市保障城鄉低保對象8.5萬人、特困供養對象1.78萬人、低保邊緣家庭1.5萬人,實施臨時救助6450人次,累計支出各類救助資金5.2億元。
2023年以來,蕪湖拓寬社會救助保障範圍,推進城鄉低保提質增效,不斷提升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能力。蕪湖市民政局等12個部門還健全財産、收入、支出等多因素綜合認定機制,認定條件適度放寬,覆蓋面適度拓展,落實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殘人員“單人保”、因病支出型貧困納入低保等政策,救助可及性大大提高。目前,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為850元每人每月、830元每人每月,特困人員供養基本生活標準為低保標準的1.3倍。
臨時救助在社會救助中起到“救急補缺”功能,蕪湖對低保、特困的新申請人員,審核確認當月即增發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切實保障其基本生活。2024年以來,全市發放臨時救助金1240.84萬元,實施臨時救助人次同比增長42.8%。同時,為全市特困人員購買住院護理保險,提高護理服務品質。目前,全市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69%。
蕪湖持續推行“互聯網+社會救助”,全面提升社會救助服務智慧化、高效化、便捷化水準。全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匯集全市600余萬條民生數據,13萬餘名低收入人口納入動態監測。2024年以來,全市各級民政部門通過預警監測主動發現,已將3901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新納入救助範圍。加快發展村(社區)“救急難”互助社,截至目前,蕪湖市村(社區)“救急難”互助社覆蓋率達100%。(蕪湖日報記者 王世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