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蚌埠市五河縣雙忠廟鎮張灘村村民潘道磊的養驢場裏,驢兒們有的在吃草料,有的歡快蹦跳著,它們個個毛髮順亮、憨態可掬,正在悠閒地享受著美好的秋日時光。
工作人員正在喂食養殖場的毛驢
“我現在有30多頭毛驢,還有幾隻毛驢懷了崽,以後毛驢會越來越多的。”潘道磊介紹説,之前,他常年在外務工,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就選擇回到了家鄉,搭起了養殖棚,幹起了養驢的活。
雖然沒有專業的培訓,但是潘道磊願意鑽研,自己買了一些養殖毛驢的書籍,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遇到問題,他向村子裏的老飼養人員請教,並總結自己在養殖過程中的經驗,摸索著解決問題,就這樣,他在幹中學、學中乾,通過多年的學習摸索實踐,現在他已經成為了行家裏手,很多時候,驢兒還沒有到出欄的時間,就已經被人提前預定了,因為他養出來的驢不但膘肥體壯,毛髮成色也特別漂亮。
據潘道磊介紹,他現在的養殖規模一年可以出欄20多頭毛驢,每年的凈收入在5萬元左右。
下一步,潘道磊籌劃著採用“養殖場+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更多養殖戶,推進“養殖、加工、銷售、富民”一體化發展,帶動更多養殖戶一同致富。他還會通過網絡銷售、專賣制模式拓展銷售渠道,逐步提升養驢市場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壯大市場,形成品牌特色。(文/圖 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