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掖市山丹縣的街鄉的各個角落,時常能見到人大代表、基層民警、網格員與村民圍坐在小板凳上攀談聊天。
這是近些年山丹縣探索基層治理體系和基層治理能力興起的一種做法,通過“板凳議事”讓“兩代表一委員”、基層民警、網格員走到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面對面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使基層工作人員聯繫群眾更有溫度、深度、力度。
山丹縣永寧社區開展涼亭議事會
“板凳”議事不用會議室,無需講話稿,只需在網格微信群裏通知,居民群眾就會參與其中。“板凳”議事會借助小廣場、小涼亭等空間舒適、氛圍良好、貼近群眾的議事空間,充分徵集大家意見,共同協商議事,議事會不僅是維繫鄰裡關係的紐帶,也是居民們的“意見箱”。
在議事會現場的社區民警、網格員會認真記錄居民提出的問題,逐條梳理,能答覆的當場答覆,一時不能答覆的現場明確責任人和解決期限,形成問題記錄臺賬。“板凳”議事會結束後,限期內將問題辦理情況反饋至相關人員或部門,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同時,對群眾反映較集中,具有普遍性、代表性,需要政策和制度層面予以推動的問題,通過“兩代表一委員”建言獻策,形成調研報告、會議發言等形式,轉化為咨政建言,彙報至縣委、縣政府,並交付相關部門辦理落實。截至目前,山丹縣各基層單位已召開“小板凳”議事會、“小馬扎”議事會100余場,收集意見建議150余條,解決民生實事600件。
“板凳”議事會雖形式簡單,解決起問題來卻很有效,山丹縣聚焦社會工作職責,拓展社會工作思維,將社會工作服務下沉到網格,依託基層民警、網格員、志願者等力量,圍繞百姓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採取面對面、單對多的方式,用接地氣、群眾聽得懂的大白話來化解群眾心中的“大疙瘩”。
山丹縣新城社區開展“小板凳”議事會
近年來,張掖市山丹縣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持續在“減負、賦能、擴權”上精準發力,通過明確治理各方的權責邊界、增強街鄉統一指揮協調功能、健全網格服務管理機制,以“小板凳”議事的方式充分調動鄉鎮、社區、駐地單位、企業和群眾的積極性,不斷激活基層治理“細胞”活性,真正畫好基層治理“同心圓”。
山丹縣積極倡導“群眾的事群眾議”,把涉及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小事搬到“板凳”議事會上,安排“兩代表一委員”面對面傾聽群眾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並積極引導黨外知識分子、非公經濟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共同關注社區民生、參與社區志願服務,將社會工作與社區志願服務活動有機結合,著力匯聚“同心”行動,貢獻“同心”力量。截至目前,山丹縣通過“板凳”議事會累計開展政策宣傳、應急演練、公益普法、健康義診、公益護學等貼近百姓生活需求的志願活動280余場次。
下一步,張掖市山丹縣將不斷優化“板凳”議事會議事機制,發揮“板凳”議事會的優勢,讓“板凳”議事會成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文/圖 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