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南佐遺址:5000年前黃土垣上的文明源流
來源:中國甘肅網  |  2024-09-14 16:48:08

【慶陽】【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南佐遺址:5000年前黃土垣上的文明源流_fororder_1

  中國甘肅網9月12日訊(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孫珩力)甘肅慶陽西峰郊區的南佐遺址,位於黃土高原第一大原董志垣。這裡黃土厚達200多米,適宜農耕,是傳説中黃帝部族的活動地域,也是周人祖先教民稼穡、休養生息之地。9月12日上午,“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網絡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南佐遺址,近距離感受中華文明的五千年厚重歷史。

  南佐遺址發現于20世紀50年代末,1960年1月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12月,國家文物局將南佐遺址列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佈初步考古成果。

  南佐遺址的考古發掘顯示,在慶陽市境內董志垣上,曾生活著一個距今約五千年的人群,他們掌握了精湛的制陶和建築藝術,食用小米和水稻。

【慶陽】【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南佐遺址:5000年前黃土垣上的文明源流_fororder_2

  1984至1986年、1994至1996年和2021至2024年,南佐遺址進行了三個階段的考古發掘。

  2021年開始的第三階段考古發掘,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實施。目前,考古工作持續進行。

  “南佐遺址距今約5100至4700年,總面積約600萬平方米。核心區由9座夯土臺及兩重壕溝圍成,面積約30萬平方米。”據南佐遺址文物保護所工作人員張文譯介紹,在遺址核心區,考古隊發現了主次分明的大型夯土建築區和大型宮殿式建築F1,F1周邊圍繞九座同時代的大型夯土臺及其週邊兩重環壕。經過初步調查勘探,該遺址“外環壕”內面積約有600萬平方米,是距今約五千年前最大的聚落遺址之一,F1建築面積達800多平方米,其中室內部分就達到630平方米,體量規模也為同時期最大。

【慶陽】【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南佐遺址:5000年前黃土垣上的文明源流_fororder_3

  在新一輪考古中,該遺址還集中出土有大量形制獨特、做工精美的陶器,其中不少為黃土高原涇渭流域首次出現或罕見。如出土修復的大型彩陶罐,其最大腹徑為78釐米、高68釐米,是該區域同時期出土的最大的彩陶罐;白陶帶蓋圈足簋的陶胎最薄處僅一兩毫米,也屬首次發現。

  “因為上述陶器相比普通陶器燒制更加困難。因此該地區的文明程度應該比較發達。”張文譯表示。

  據介紹,南佐遺址的夯築墻體和墻壁、地面塗抹白灰,是已知的我國最早大規模使用夯築和白灰麵裝飾技術的建築。南佐遺址環壕使用的護砌技術,在新石器時代罕見。

  “南佐遺址價值獨特,且體現出強大的社會公共權力,顯示隴東地區當時已進入早期國家或者文明社會階段,具有很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張文譯説。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