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工作既是培育新增長點的“一號引擎”,更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源頭活水”。從2022年全國“東數西算”産業聯盟頭部企業金山雲落戶慶陽以來,歷時兩年,慶陽以最優的組織體系保障、最好的政務環境承接、最低的要素成本支持、最真的誠心誠意歡迎,全力營造優質良好的營商環境,成就了數字經濟賽道上的“慶陽速度”。
慶陽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招商專班部分工作人員線上辦公
截至9月20日,慶陽累計對接數字經濟企業3170戶,簽約800戶,在慶陽註冊成立子公司239戶。全市已建成投運折合標準機架2萬個,算力規模從去年底的5000P增加到2.1萬P。全市數字經濟産值實現重大突破,2024年1月至8月實現營收的企業有27戶,實現營收20.59億元。
數據的背後,是慶陽數字招商引資工作的堅實步伐,不僅標誌著慶陽正逐步成為客商青睞的投資熱土和興業洼地,更意味著慶陽招商引資的吸附效應越來越強。
“全市以‘構建完整産業鏈,培育産業集群’的模式,市直各部門及中省駐慶單位全員參與,招商引‘數’,引智育‘産’,持續為數字經濟招商選資加力加量。”慶陽市數據局相關工作人員説。
慶陽市自然資源局向外地企業展示項目落地位置
政府層面,堅持“全方位支撐”,要素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在國家5個頂層文件和甘肅省政府出臺支持樞紐節點建設的“40條”措施的框架下,慶陽配套出臺了“東數西算”項目要素保障“61條”措施,根據新的發展形勢,將扶持數字經濟發展“19條”迭代升級為“28條”,省市協同從稅費減免、科技研發、人才支持、用地用房、金融支持、電力保障、算力消納、監管服務、要素保障等方面構建了“40+61+28”政策體系,全方位激勵、服務、保障國家樞紐節點建設。特別是慶陽出臺了算力券政策,市財政每年拿出1億元,支持人工智能企業開展大模型訓練、行業應用及新技術研究等。
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東數西算”慶陽基地一角
“甘肅慶陽‘東數西算’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零碳大數據産業園項目從立項到3棟樓土建封頂、A1數據樓點亮投運、變電站帶電投運,僅用了16個月的時間。”中國能建慶陽大數據中心産業園項目現場工程師王林衛介紹説,“整個項目進展速度如此之快,得益於慶陽營商環境的保障。作為數字經濟招商對接單位的慶陽市住建局也持續在平臺搭建、項目招引、産業協同、服務保障上加力突破。”
中國能建慶陽大數據中心産業園內AI數據中心主機房
市直單位層面,堅持“對口化保障”,行業産業鏈加速構建。全市各市直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要求,凝心聚力深耕數字經濟産業發展,遠謀近施推動數字慶陽建設。結合行業特點,各市直單位以“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及”的危機感、“慢不得”的責任感,做足“學”這門功課,提高全體幹部尤其是招商幹部數字經濟思維能力和專業素養。堅持“線上”發送資料、開展“雲”上見面交流、“屏”上真誠洽談;“線下”走出去“叩門招商”,請進來“查根探底”,增進互信,強化共識,深化合作,變單一服務為團隊服務,變階段服務為全程服務。重點實施“以點帶面、以老引新”戰術,緊盯落地頭部企業生態合作夥伴,確保“落地一個、引來一批、帶動一群”數字企業。定期召開數字經濟招商考核通報會,通過考核評比等方式,激勵全體幹部行動起來,開闢招商選資新渠道。
中國能建慶陽大數據中心産業園內AI數據中心外景
“從我們一期的項目備案以及與各級部門的對接,市農業農村局都派專人帶我們去做,包括我們二期項目用地由一把手親自部署,然後指派由專人帶領我們到市國土局、市工信局,還有區國土局,就我們選地、資料提交、流程梳理等各個方面,都給我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提爾科技慶陽區域主任劉博告訴説。
招商專班方面,堅持“跑腿式服務”,數字招商基礎逐步夯實。全市各單位抽調聽懂“數”語、會説“數”話、善於擴大“朋友圈”、可協調破解難題的精英骨幹組成數字專班。積極協助相關企業掌握政策條件,幫助完善申請資料,按照“流程最優、環節最少、時間最短、服務最佳”的要求,簡化審查流程,確保項目及時落地。對確定落地的項目,與企業隨時溝通、掌握情況、了解訴求,實行專人專責領辦、盯辦、代辦,不講職責內與外,協調解決困難問題。
“與企業真誠相待,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辦企業之所盼,這不僅是我們招商專班全員,也是全體幹部職工牢固樹立的服務意識。”慶陽市財政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王堯説。(文/圖 路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