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引領下,日前,天津市公路事業發展服務中心聯合海南大學歐陽劍教授團隊、天津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養護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成功研發並應用了全比例中溫再生瀝青混合料技術,這標誌著天津市瀝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近日,天津市首次在S318津塘二線(外環線—中河橋、東金路—漢港線)養護工程採用該技術進行了試驗段驗證,實現了廢舊瀝青路面材料的高效再生利用,試驗段中舊料使用率達到100%,且展現出了優異的路用性能,接近新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指標。
全比例中溫再生瀝青混合料試驗路段鋪築
全比例中溫再生瀝青混合料試驗路段鋪築
全比例中溫再生瀝青混合料技術是基於中溫拌高韌性再生瀝青技術的一種高瀝青路面廢舊料摻量的高性能綠色再生技術,通過該技術,舊料使用率可達到80%—100%,同時,中溫再生瀝青具有高韌性的特點,能恢復全比例再生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抗裂性及疲勞性能,形成高性能的全比例再生瀝青混合料。該技術是新一代的瀝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術,在國內居於領先水準。
全比例中溫再生瀝青混合料芯樣
這一技術的突破,可以大幅縮短路面修復養護過程中的養生時間,有助於實現快速施工,有效縮短養護施工對道路通行的影響。此外,這項技術還能根據不同路用性能要求,混合料可在不低於80℃的條件下進行壓實緻密,這意味著即使在低溫或不良天氣條件下,也能保證施工的品質和效率。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道路養護的品質,還具有非常顯著的節能減碳環保等社會效益。通過最大限度地利用舊路材料,減少天然石料的開採,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該技術施工過程中極少産生瀝青煙,有效減少了CO₂溫室氣體排放以及CO、NO、NO₂等有毒有害氣體排放。試驗段的成功驗證,為高等級公路高層位高摻量利用廢舊瀝青混合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實現公路養護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開闢了新路徑。隨著該技術的推廣應用,預計每年可為國家節約大量礦山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同時為公路綠色養護創造巨大效益。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圍繞“津心養護”品牌建設,以科技創新賦能公路養護新質生産力,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文/圖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