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9日訊(通訊員 市聞 記者 李心怡)10月29日,浙江省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在嘉興平湖舉行。會議發佈了浙江省標準國際化創新成果,成立了浙江省標準國際化創新平臺,並舉行ISO/PC 348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工作組啟動儀式。
儀式現場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供圖
今年以來,浙江穩步實施標準國際化躍升專項行動,研究制定《浙江省推進標準國際化專項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不斷優化頂層設計,在積極爭取標準話語權、強化載體建設並加強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等方面成效顯著。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計主導制定國際標準69項,承擔電子商務交易保障、海洋技術、小水電等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機構秘書處3個,國內技術對口單位7家,並成功舉辦2期標準國際化培訓,共培訓國際標準化人才179名。
活動現場,杭州市標準化研究院(ISO/TC 321秘書處)、國際小水電中心(ISO/TC 339秘書處)、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ISO/TC 8/SC 13秘書處)、國家磁性材料及其製品品質檢驗檢測中心(浙江)(IEC/TC 68國內技術對口單位)、杭州應用聲學研究所(IEC/TC 87國內技術對口單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所(ISO/TC 34/SC 8國內技術對口單位)、浙江省品質科學研究院(ISO/PC 348國內技術對口單位)、浙江省計量與標準化學會等8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浙江省標準國際化創新平臺,簽署了《浙江省標準國際化創新平臺戰略合作協議》。
該平臺通過創新整合各單位在國際標準化平臺、資源及人才方面的優勢,協同推進標準國際化進程,包括合作研究與實踐、共創團體及國際標準、培育國際化標準人才、共享資源與經驗以及增強“浙江標準”與國際標準體系的協同性與相容性。
近年來,浙江堅持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認真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深入推進標準制度型開放。
通過兩輪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的實施,浙江成功構建了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全流程應對體系,實現了標準“走出去”帶動産品、裝備、技術、服務“走出去”的良性循環。
聚焦浙江“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浙江大力實施標準穩鏈工程,圍繞綠色石化、新能源汽車、數字安防等八大産業,滾動實施百項標準研製集中攻堅,快速形成了一批“穩鏈”標準,有效推動了標準升級與集群強鏈的有效銜接。
在新一輪標準升級方面,浙江在全國率先出臺“兩新”行動方案,積極參與國家標準制定,組織發佈了一批彰顯浙江特色的省地方標準、“浙江製造”標準,力爭做到強制性標準“更強”、産品品質標準“更高”、低碳標準“更綠”、協調性標準“更優”,支撐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浙江將進一步發揮標準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民生服務保障和支撐綠色發展。同時,將加大標準化改革開放力度,加快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建設,強化標準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穩步推進標準制度型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