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盛典歷史畫卷重現 來張掖山丹見證隋煬帝經略河西盛況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0-31 17:13:12

  近日,絲路環球小姐世界總決賽在甘肅張掖盛大舉行。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許元緊扣“時尚是張掖驚艷世界的天賦魅力”這一主題,滿懷激情地即興演講,贏得滿堂喝彩。

絲路盛典歷史畫卷重現 來張掖山丹見證隋煬帝經略河西盛況

張掖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許元

  許元在演講中回溯歷史,提到1400多年前隋煬帝西巡經略河西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隋大業五年(西元609年),隋煬帝率領浩浩蕩蕩的隊伍出巡河西,來到焉支山,在這片土地上,他接見了西域27國使臣,並舉辦了為期6天的博覽會,堪稱首屆世界博覽會。

絲路盛典歷史畫卷重現 來張掖山丹見證隋煬帝經略河西盛況

隋煬帝經略河西圖畫

  有學者指出,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中原帝王在甘肅境內親自主持的重大政治經濟盛會,規模、人數、耗資均史無前例。焉支山也因是多國博覽會最早發源地,被稱為“國博故里”。隋煬帝西巡後還寫了《飲馬長城窟行》,其中有“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千乘萬旗動,飲馬長城窟”“借問長城侯,單於人朝謁”的句子,描繪了西巡河西的壯觀場景和豪邁情懷。

  焉支山,地處甘肅河西走廊中段,位於張掖市山丹縣和金昌市永昌縣交界處,屬祁連山支脈。它與巍峨雄壯的祁連山不同,自然風光秀麗,山上林海松濤、流水潺潺,山下水草豐茂、牛羊成群。早在3900多年前,這裡便是月氏、西戎、匈奴等諸多馬背民族的母親山,承載著遊牧民族的厚重記憶和民俗風情。

  如今,焉支山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和省級森林公園,跨越千年,依舊蒼翠。在今天的焉支山下,山丹馬場也別具魅力,它是一座承載著2100多年曆史文化的瑰寶之地,自西漢時期驃騎將軍霍去病在這裡屯兵養馬開始,便沉澱了深厚的馬文化,成為歷朝歷代培育軍馬的重要場所,以“山丹馬”為代表的無數良駒在此傳承延續,一代又一代牧馬人在廣袤的草原上辛勤耕耘,被中國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之一”。

絲路盛典歷史畫卷重現 來張掖山丹見證隋煬帝經略河西盛況

山丹馬場

  在這裡,歷史文化見證了歲月的變遷,絲路文化展現著昔日的輝煌,知青文化訴説著艱苦奮鬥的故事,軍旅文化彰顯著堅毅與擔當,多元文化的融合發展賦予了“世界第一大皇家馬場”獨特的魅力,鸞鳥湖、槐西小鎮、驃騎將軍大營、大型連片農田、萬馬奔騰景象與藍天白雲交相輝映,共同編織出山丹馬場得天獨厚的生態畫卷,成為一處難以尋覓的避暑佳境。

  如今的山丹,憑藉雄渾大漠風光和厚重歷史文化,成為了河西走廊的一片旅遊熱土,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沉澱。古老的漢明長城,猶如沉睡的巨龍,盤踞在祁連山和龍首山咽喉之處,默默訴説著歲月的滄桑與輝煌。

絲路盛典歷史畫卷重現 來張掖山丹見證隋煬帝經略河西盛況

山丹耍龍表演

絲路盛典歷史畫卷重現 來張掖山丹見證隋煬帝經略河西盛況

山丹夜景

  精彩的民間歌舞、耍龍、太平車、胡騰舞……在歡快的節奏中洋溢著山丹人的熱情與活力;豪邁穗子拳,劃出了山丹人的熱情與豪爽;剪紙、烙畫等精妙絕倫的傳統手工藝,每一件都是文化傳承的結晶;從香氣四溢的山丹炒撥拉、罐罐席、羊肉墊卷子、世博盛宴,到獨具風味的山丹饃饃、牛娃子飯、蒙漢剪魚子,每一口都能讓人感受到山丹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文/圖 王文君 祁小松)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