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祁門櫧葉種航天育種茶籽交付儀式在安徽省祁門縣祁門紅茶産業集團舉行,標誌著在太空遨遊14天的1000克祁門櫧葉種茶籽正式回到了她的家鄉——祁門。那麼,這批“天選之籽”究竟去哪了?
儀式現場 攝影 樊成柱
2024年6月底,獲悉十九號衛星將開展太空育種實驗後,祁門縣便積極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可重復使用返回式衛星項目辦公室取得聯繫,並獲准搭載。相比于長週期的雜交育種,航天育種主要通過太空的微重力、強輻射、交變磁場等綜合作用,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使植物的種細胞內染色體等發生遺傳突變,有望形成抗病能力更強、品質更優的新品種。
當天的交付儀式上,一部分“天選之籽”交給了祁門紅茶集團,用於培育出高品質、高産量的新品種,擴大祁門紅茶種質資源庫、提升茶葉品質。
“上天”只是第一步,“入地”才是關鍵。為關於種好這批“天選之籽”,祁門紅茶集團前期專門整理出了適合種植的土地,並對施肥、開溝、覆土、蓋稻草、澆水等方面做了細緻的要求。“茶種種下之後,我們會不間斷地觀察出苗情況,隨時和航天五院及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保持密切溝通,安排專業人員負責照看,提供保姆式的管理服務,確保茶種的健康成長。”祁門紅茶集團平裏生態示範茶園管理員黃永剛説。
“我們把太空育種的一部分茶種作為祁紅非遺手工坊的鎮館之寶,全力打造了一個虛擬的太空場景,讓遨遊太空歸來的茶籽漂浮其中,以此吸引青少年等群體了解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安徽省祁門紅茶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姜紅介紹説。
茶樹茶種遨遊太空並投入科學研究,在安徽省尚屬首次。祁門櫧葉種實現航天搭載是安徽茶樹育種由傳統育種向航天育種進軍的一次開創性探索,也為安徽茶樹育種創造了新的材料,促使祁門櫧葉種種質資源優化,為祁門紅茶開發更高品質的新品種和新産品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當天的交付儀式上,航天育種的祁門櫧葉種茶種一部分將交給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用於科研實驗。
接下來,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將圍繞航天育種開展研究,力求培育出更多適應市場需求、更加優質高産高抗的新品種。同時,還將持續深化與國家航天局等單位的合作,促進航天育種成果的落地轉化,不斷提升祁門紅茶乃至徽茶的科技含量與競爭力,助力安徽茶産業高品質發展。“未來,我們將及時發佈最新的研究動態與成果。”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張必樺表示。
從太空歸來的祁門櫧葉種茶種已“花落各家”,通過各方的持續努力與大膽創新,這批珍貴的航天育種種子將為祁門紅茶産業帶來新的無限可能。(文 袁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