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矚目的《乙巳年》特種郵票新鮮出爐。該郵票一套兩枚,郵票圖名分別為“蛇呈豐稔”和“福納百祥”。其中,“蛇呈豐稔”的畫稿出自南開大學文學院教師張旺之手。
發佈儀式現場 供圖 張旺
郵票“蛇呈豐稔” 供圖 南開大學
張旺是土生土長的天津畫家,這一次他設計的蛇年郵票中選,使得津門畫家又一次成功牽手生肖郵票。在天津,第一位參與生肖票設計的藝術家是邵柏林,庚申猴票即是邵先生和黃永玉先生聯袂打造的經典之作。如今,乙巳年的生肖票設計再一次由天津畫家擔綱,實為一樁美談。該郵票將於2025年1月5日正式面市。
張旺設計的《黃梅戲》是中國第一套用數字中國畫呈現的郵票
蛇年郵票並不是張旺第一次進行郵票創作,他曾是最早運用數字中國畫技藝進行郵票設計的作者,作品有戲劇郵票《粵劇》《黃梅戲》和人物郵票《諸葛亮》。張旺直言,生肖郵票擁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承載了豐富有趣的文化內涵。至於如何進行多種藝術元素的擷取、融合,則需要腦洞、靈感加上反復思考和推敲。
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主任張旺介紹蛇年生肖郵票設計思路 供圖 張旺
與常見的蛇的形象不同是,張旺繪製的蛇圓圓的小腦袋上翹著萌萌的“豬鼻”。張旺説:“為了設計出兼具可愛特質與文化底蘊的形象,我多次去動物園、博物館近距離觀察各種蛇的姿態,同時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在傳統紋樣中,人們常見盤繞的蛇身形象,張旺由此聯想到數學的無窮符號,於是將之融入蛇形構圖,輔以雲紋、如意等紋飾,以此寓意新的一年“好運無窮”。
據悉,“蛇呈豐稔”票面整體色調以紅色和黃色為主,蛇身通體金黃,彰顯新春的喜慶吉祥,傳遞傳統文化與民間審美意蘊。在創作過程中,張旺巧妙地將敦煌壁畫的元素融入到色彩和線條設計中。他介紹:“敦煌藝術是文化包容性的象徵。生肖郵票以敦煌紋樣為靈感來源,意在致敬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相容並包之美。”
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主任張旺 供圖 南開大學
金蛇的靈動體態擷取民間傳統造型,口銜一束“嘉禾”,為本票設計的點睛之筆,象徵“倉廩實,衣食足”,寓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既是農業文明最美好的願景,也是新時代中華大地豐饒富足的寫照。
2011年,南開大學與全球頂尖的用戶介面産品生産商Wacom公司攜手創建了數字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這是國內第一個、同時也是世界首個專門從事數字中國畫創作研究的學術機構。作為中心負責人,張旺一直以來潛心研究中國繪畫在數字網絡語境中的傳承與革新,並將其運用於日常教學和創作實踐中。南開大學文學院為東方藝術系和設計係學生開設的相關課程是教學改革中的亮點,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能與時俱進,很好地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需求。
張旺表示,他非常感謝南開大學,作為優秀的綜合類大學,其獨特的文化底蘊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滋養,而文理共建的學科佈局又助力傳統藝術插上數字的翅膀,使藝術傳承與文化創新努力融合、相得益彰。他希望學生們能積極參與到校園的各類講座和實踐活動中,活躍思維,拓寬視野,為投身未來的藝術創作打下堅實基礎,為新時代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與才華。
恐龍國畫:數字水墨的史前風采(小盜龍) 供圖 南開大學
恐龍國畫:數字水墨的史前風采(鸚鵡嘴龍) 供圖 南開大學
恐龍國畫:數字水墨的史前風采(靈龍) 供圖 南開大學
此外,張旺透露,由他與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教授共同發起的中國本土恐龍圖繪項目將於2025年上半年發佈。該項目將運用數字中國畫技術再現那些中國考古出土的恐龍形象,傳播有趣的古生物知識。
張旺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他為此自豪,希望能以中國畫的筆墨向世人呈現“中華龍族”的獨特風采。(文 閆瑾)